亲子关系中代沟问题的例子:如何化解亲子关系中的代沟冲突

亲子鉴定周末上班吗 03-23 阅读:85 评论:0

亲子关系中代沟问题的例子:如何化解亲子关系中的代沟冲突

八年级政治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导学案(通用6篇)

八年级政治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导学案 篇1

(一) 严也是一种爱

【学习目标】1、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2、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辨证分析逆反心理。3、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育的情感。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逆反心理的危害。难点: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课前预习】

1、因为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 与父母的人生经历 行为方式等方面有较大_____ _____。

2、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的_____、严要求。

3、_____心理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那样;要我相信这个,我偏相信那个。

4、逆反心理存在危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_____的错误惩罚自己。

5、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更亲的人,就要努力克服____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课内探究】自学流程

1、自学问题

(1)长大后,产生烦恼的原因?

(2)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代沟的实质是什么?

(3)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逆反心理?

(4 ) 逆反心理的危害?

2、合作探究

(1)在完成预设问题之前,进行逆反心理的测试?(教案p33)

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质疑。

(2)用案例突破难点

粗暴型案例(教案p25)

溺爱型案例(教案p26)

对这两则事例,分组讨论谈感受?师点拨:(教案p26)

名人的家教艺术:李嘉成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教案p29)

给孩子健康的心灵(4博士的母亲谈家教)(教案p29―30)

【达标检测】。选择题

(1)现在,我们长大了,进入青春期了。可是,我们的父母却经常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这主要是因为(bc)

a。 小时候我们都有一副逗人喜欢的小脸蛋。 b。小时候我们依附父母,崇拜父母。

c。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行事了,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d。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发生了一些生理变化,长得有些难看了。

(2)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不再是小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些男生,女生做出了如下举动。这些做法你同意(bd)

a。染头发,戴首饰,穿旗袍 b。不再对父母盲目地崇拜

c。开始抽烟喝酒 d。勇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是(a)

a。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 b。父母落后于我们生活的时代

b。 我们的兴趣爱好比父母广泛 d。我们与父母的身体差距

(4)逆反心理往往表现为(abcd)

a。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

b。 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  c。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

d。你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5)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需要克服的做法是(abcd)

a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 b。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处理、

c。 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漠相对  d。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厌恶感

【课后提升】材料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同父母终究不能像儿时那样亲近,总有些格格不入,而又不能心成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预设板书

教学反思:亲子之间有矛盾,有冲突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化解矛盾,送给大家一句话:美好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善于解决矛盾和冲突。

(二)两代人的对话

【学习目标】

1、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领。

2、学会遇到事情和父母沟通商量及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3、崇尚与父母平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重点:交往讲艺术 难点:架起理解的桥梁

【课前预习】填空题

1 。沟通是( )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 )父母,( )父母,努力跨越( ),与父母携手同行。

2 。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 ),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通过商量,( )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3 。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 )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 ),沟通的结果要( )。

【课内探究】

一。一位女儿写给父母的信(教案p35)

这封信说明了什么?

二。自学问题

1、父母与我们产生矛盾时,我们应怎么办?

2、有效沟通有哪些基本要领?

3、与父母交往有哪些艺术?

三。。合作探究

1、小冰的案例(教材p23)

2、小莉的案例(教材p24)

3、诗歌赏析(教材p38)可爱的家

4、提升素质 给青少年的建议(教案p40)

【达标检测】。单项选择题

1、 “我妈妈一件事能说上八遍,甚至半夜做梦也要唠叨几句!“人家都是妈妈唠叨,我家邪 ” 门儿了,我妈难得说几句话,我爸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 ”对父母的爱“唠叨” ,你认 为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 ) ①父母“唠叨”是出于对我们的关爱,怕我们走弯 ②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父母的 叮嘱和关照 ③父母爱“唠叨”是对我们的不信任 ④我们应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苦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 以下对待父母爱 “唠叨” 的做法中, 你认为比较好的是 ( )

①尽量将父母交代的事完成好让父母放心 ②悄悄地告诉父母,唠叨” “ 会影响你的学习 ③ 对父母的“唠叨”一概左耳进,右耳出 ④直接告诉他们,这样“唠叨”你很烦 ⑤想一想 这是没有父母的孩子想听也听不到的“福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3、在正确处理尊重理解父母与规劝批评父母的关系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

a、尊重父母不可以向父母提意见 b、孝敬父母就是对父母百依百顺 c、父母有不正确的言行,子女应善意提出批评,帮助父母纠正错误和过失 d、父母如果错了,要坚持让他们认错

【课后提升】 材料分析题

c dc 长辈很“唠叨” ,令你很烦恼说明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积极的做 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①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 精彩内容来自②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 长商量。 ③要掌握有效沟通的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 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2)同时我们要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①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要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②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在倾听中能体会出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 ③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要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 ④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

板书 两代人的对话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正确对待与父母的矛盾

与父母沟通的要领

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二、交往的艺术

赞赏父母

认真聆听

帮助父母

学会宽容

教学反思: 1、学生能整体感知找核心,与父母对话的思想理解的比较透彻; 2、学生讨论激烈,交流较充分; 3、创设的活动情境在学生心理产生的效应好; 4、师生互动比较好,我认为自己引导到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八年级政治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导学案 篇2

课 题

八年级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二框 两代人的对话

课 型

新授课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体会父母深沉、无私的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增加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品质,引导学生人生价值的思考。能力目标: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知识目标:探索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从而与父母和谐相处。

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掌握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体验法

八年级政治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导学案 篇3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2课时 两代人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程序及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2、能力目标:学会遇到事情和父母沟通商量,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崇尚与父母平等,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子女与父母年龄差距,是造成两代人隔阂的直接原因。产生代沟,出现隔阂怎么办?可以肯定的是不能任其发展,那样对自己和父母都没有好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与父母平等的沟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

二、两代人的对话

(一)架起理解的桥梁

1、常与父母沟通

情景选择: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

提问: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d、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善于与家长沟通。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其中更冷静的办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症结所在,寻找解决问题可能涉及的多种方式;更有效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寻找“共同语言”。另外,沟通中还要懂得并善于“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生阅读p24“相关链接”的内容,了解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

步:明确冲突是什么?

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析的原因。

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

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更佳方式。

第六步:检验更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这六步方法不是万能的但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家庭矛盾的思,常时使用它会给我们一定帮助。与父母沟通要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2、与父母沟通的要领

活动:模拟表演:

以上同学讲了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我们与父母沟通其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寻求更佳结果。这就要讲究策略、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链接”给我们讲的技巧和方法。

(二)、交往讲艺术

活动:毛毛的故事。

学生阅读书中毛毛的故事,分组讨论其中的问题,选派代表发言。

与父母交往时要讲究一定的艺术的,以上几位同学讲得都很好,下面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教我们的。

、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父母对我们恩深似海,值得我们赞扬。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会更开心。要学会真诚、得体的赞赏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第二、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说话是学问,听话也有艺术。与父母交谈,要先聆听,再倾诉。尤其是在接阿后批评的时候,有错就承认,有理就委婉的说。在倾听中我们能体会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

第四、与父母交往不能太计较。即使是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下。有时即使我们赢了,也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在父母面前我们认个错,也不会丢面子,反而会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三)课堂小结:组织学生集体朗读p27“与父母交往三字经”。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八年级政治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导学案 篇4

课时:严也是一种爱

一、温故知新: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怎样孝敬父母?

二、 呈现学习目标:

1、 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2、 明确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代沟;

3、 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及危害;

三、 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收集一个关于代沟或者逆反心理的事例(可以是新闻,也可以是自己或朋友的例子)

【预习自我检测】

基础知识填空题:

1、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是 。

2、代沟的实质是反应在 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的差异。

3、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 。

4、代沟的具体表现为: ; ;

5、对于逆反心理要 。

6、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更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 ,在情绪冲动是要 。

流程二: 合作探究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要相信那个不可。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两代人的分歧,使子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反感,既产生逆反心理。

从子女的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往往由于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

3、正确看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说是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落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难免有误区。

流程三:探讨与提高

辨别分析:

(1)代沟的责任主要在父母。

(2)要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就是得理不让人,如果父母错了,也坚决不让步。

流程四:检测达标

1、对于“代沟”认识正确的是( )

①年龄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根本原因 ②其实质是反映在年龄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如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 ③代沟是更深更宽的沟,无法跨越的 ④差异产生美丽,彼此接纳越过代沟欣赏对方,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对于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

a、父母不能尊重子女的独立意识

b、子女观点片面、偏激,不能理解父母的关爱

c、青春期和更年期闹战争,什么道理也讲不清

d、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责任,缺乏平等沟通

3、“我妈妈一件事要说上七八遍”、“我妈妈每天要唠叨两句话:早上是‘好好读书’;晚上是‘饭吃好做作业去’。”对父母的唠叨,你认为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

a、父母的唠叨是出于对我们的爱 b、我们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父母的叮嘱与关照

c、父母爱唠叨是对我们的不信任 d、我们应该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苦心

4、在身心的成长过程中也有烦恼,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就是一大烦恼。下面现象中,体现了两代之间的“代沟”的是( )

a、父亲喜欢下棋,我喜欢篮球

b、每天出门前妈妈总是没完没了地嘱咐,这让我心烦

c、父母对我期待太高,让我去实现他们的夙愿

d、父母只会工作、挣钱,不懂享受生活,对周杰伦、s。h。e、cs、街舞、nba一无所知

6、来自父母的心声――孩子,我为什么会打你?

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发。

【中考演练】

1、在某一次的单元测验中,可小聪的成绩只有50分。老师要求同学把卷子拿回去要家长签名并写上意见。第二天回到学校,小聪的老师问小聪为什么没有意见和签名,小聪用手指了指脸(红红的一巴掌)便说:“老师,家长的意见签在这里了。”

你想对文段中的孩子及其家长各说些什么?

八年级政治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导学案 篇5

第二课时:两代人的对话

一、温故知新:

1、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是 。

2、代沟的实质是反应在 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的差异。

3、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 。

4、代沟的具体表现为: ; ;

二、 呈现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能够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掌握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2、如何架起沟通的桥梁?

三、 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主学习

1、 我们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的冲突,对此不能( )不能( ),但也不能( ),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 )。

2、 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是辨明是非,寻求更佳结果的过程。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 )是前提,( )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 )沟通的结果是( )。

质疑:(预习后,不懂的地方请纪录在这里,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

流程二: 合作探究

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

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流程三:探讨与提高

p23页活动。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流程四:检测达标

1、从主观上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 )

(1)青少年主观意识日益增,希望摆脱成人监护。(2)父母管教方法不当(3)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差距。(4)一些影视剧的不良影响。。

a。(1)(2) b。(1) c。(3)(4) d。(2)(3)(4)

2、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

a。与父母冷静沟通,要求母亲尊重自己的隐私。

b。无条件接受父母管教,对母亲的做法不予计较。

c。与母亲激烈争吵,指责父母不对,不再搭理父母。

d。理解父母良苦用心。建议母亲用恰当的方式行使监护权

3、 在家庭中,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需要( )

a。讲清自己的理由,明辨是非曲直 b。冷静下来,心平气和的与父母商量。

c。坚持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目的 d。放弃自己的要求,躲开家长。

4、 下列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每天找一点时间和父母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朋友。

b。每周至少与父母一起做一件事,边做事边交流。

c。自己做错事,不能让父母知道,以免父母生气。

d。与父母沟通效果不好时,不随随便便发脾气避免做出伤害父母的事。

5、父母,子女之间需要沟通,下在理解正确的是( )

(1)父母子女之间的彼此了解是相互沟通的前提。(2)尊重理解是彼此沟通的关键(3)沟通的有效方法骒换位思考。(4)沟通的更佳结果是求同存异。。

a。(1)(2) b。(1)(2)(3) c。(3)(4) d。(1)(2)(3)(4)

阅读思考:

(1) 你认为小明的表现是什么心理?具体表现在哪里?

(2) 你认为小明应如何与父母沟通?

四、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知识,画出结构图)

八年级政治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导学案 篇6

1、成长也会有烦恼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从而产生了亲子矛盾,这些矛盾困扰着我们,带来烦恼。

2、小时候,我们与父母之间很少有矛盾。长大了,为什么我们同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呢?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从管教,我们觉得父母越来越唠叨和罗嗦,于是就产生了矛盾。

3、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

父 母

我 们

造成隔阂的原因

生理上

完全成熟

基本成熟

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相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也就产生了隔阂。

心理上

基本成熟,心理素质比较稳定

尚未完全成熟,容易走向极端

阅历上

见多识广,阅历丰富

缺乏生活经验

知识上

比较多

比较少

思想方法上

能够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往往片面地、孤立地看问题

行为方式上

目标专注,行为持久

好幻想,行为短暂而多变

社会角色上

多重角色,多重责任

扮演的社会角色少,承担责任少

4、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代沟的实质是什么?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5、为什么说“严也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也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6、逆反心理是怎么产生的?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

代沟往往导致两代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7、逆反心理好吗?(如何正确看待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8、逆反心理的危害有哪些危害?极端的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我们该如何做?

(1)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父母。

(2)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其结果都是惩罚自己,伤害父母,造成极大的危害。

(3)为了不伤害自己和亲人,我们要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9、如何克服逆反心理?

(1)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更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2)学会与父母正确交往:①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②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③与父母交流和沟通。

10、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产生矛盾时,我们应怎么办?

积极的做法是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情,我们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弄清分歧所在,辨明是非,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寻求更佳结果。

11、有人说:“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也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

“家不是说理的地方”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父母是讲道理的我们也是讲道理的,有理不怕说不清楚,因此我们一定要主动与父母沟通,辨明是非,讲明道理,做出正确的选择。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是因为“父母爱我们”而产生的,家庭纠纷往往夹杂着丰富的情感,感情是说不清道不白的。因此,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里的矛盾往往是因为“爱”而产生,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解决家庭纠纷往往是很容易的。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主动沟通。我们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12、有效沟通有哪些基本要领?

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更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更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宽容父母,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其他方法:①了解父母;敞开心扉;笑口常开;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②多打招呼、主动交流、经常做事、认真倾听、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承担责任等。

14、谈谈对“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这一与父母交往黄金法则的理解。

人是有感情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应当怎么对待父母。你想经常得到父母的夸奖,你就应该学会赞赏父母;你想让父母聆听你的心声,你就应该学会聆听父母的教导;你想得到父母的帮助,你就应该经常帮助父母;你想得到父母的宽容,你就不应当经常同父母斤斤计较。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将心比心,求同存异是我们解决与父母冲突的基本要领。

高效亲子沟通篇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玉林某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共214人,共发放214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14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5人,女生77人。

2.研究方法

二、结果分析

2.不同家庭结构的亲子沟通状况

3.父母文化水平对亲子沟通的影响

父母的文化水平分别为“没上过学”“小学文化”“初中文化”“高中文化”和“文化”五种情况。

父母文化水平的亲子沟通水平的方差分析表如表1所示。

4.父母不同态度对亲子沟通的影响

父母对青少年的态度分为“非常差”“比较差”“一般”“比较好”和“非常好”五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都“比较好”或“非常好”。

父母不同态度的亲子沟通水平的方差分析表如表2所示。

高效亲子沟通篇2

关键词 亲子沟通;对话定向;服从定向;沟通能力

分类 B844

亲子沟通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它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具体形式和重要途径,成为一个被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所共同关注的主题。早期的亲子沟通研究不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仅作为传播学中一个应用在家庭成员身上的研究主题。因此,早期研究缺乏对亲子沟通的专门界定,通常采用行为科学中对人类沟通的一般定义,认为沟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以传递感受、态度、实事、信念和想法为特征的社会互动过程。亲子沟通研究中更常使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有两种:量表或问卷法、观察法。其中,采用量表或问卷进行的研究通过自陈量表考察被试在某些沟通测量指标上的得分,研究者据此概括出被试家庭中稳定的、抽象的沟通特征和模式。而采用观察法进行的研究则通过对若干亲子沟通过程的观察,归纳出核心的研究变量来描述亲子沟通的一般模式(Dailey,2008)。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在探究亲子沟通的稳定沟通模式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状况。

1 亲子沟通研究中测量方法的使用与发展

尽管如此,这一量表仍被国内外致力于亲子沟通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广泛采用。根据对话和服从定向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低还可将家庭沟通划分为4种类型:高对话一低服从型、高对话。高服从型、低对话一高服从型和低对话,低服从型。这种清晰的“两维度四类型”的分析模式也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青睐,让这一工具广泛传播。而且,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两种定向的沟通模式能有效区分和预测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认知复杂性(Koestcn & Anderson,2004);同时,4种亲子沟通类型的儿童在亲子冲突解决策略(Shearman & Dumlao,2008)和压力应对策略的选择上(Vashchenko,Lambidoni, & Brody,2007)存在显著差异。

除了以上两个理论观点明确、测量工具结构较清晰的亲子沟通量表之外,还有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所需编制了其他一些测量工具。例如。Lucchctti和他的同事(Lucchetti,Powers, & Love,2002)编制了亲子沟通理解量表(Child-Parent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Scale,C-PCA),侧重考察亲子关系在沟通中的表现;McCarty和Doyle(2001)编制了亲子沟通量表(Parent-ChildCommunication Scale)在亲子沟通总体状况之外专门加入测量儿童沟通行为的项目。但是,这些工具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即工具的编制和使用大都就事论事,缺乏深刻的理论思考,未能提出专门的理论观点或找到相应的理论基础。例如,McCarty和Doyle(2001)仅提供了量表的测量常

模资料,还未针对量表背后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框架建设进行介绍和说明。这可能导致工具所使用概念(如“交流开放性”“交流技巧”“情感表达”)和测量维度都因缺乏专门界定和说明而被误解、误用,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这些测量工具的传播和推广。

采用测量方法进行亲子沟通研究的研究者中,另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以家庭功能研究著称的Olson及其同事。Olson以其家庭功能理论为基础先后编制了两个与亲子沟通有关的测量工具(Galvin,Bylund, & Bromine,2004)。虽然Olson的家庭沟通理论明确提出沟通是家庭实现其各种功能的途径,也是提升其家庭功能的核心但是他并未在理论上详细界定亲子沟通的结构和特征。这为其工具编制带来一定困难。果然。Olson所编制的个测量工具:父母一青少年沟通量表(the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Scale,PACS)在后来的应用中就出现了测量维度难以区分、测量内容含糊不清的问题。

综上所述,测量方法在亲子沟通研究中的应用表现出一些独特优势,如其通常采用的被试自评方式能够帮助研究者迅速把握亲子沟通中抽象的、稳定的特征和模式;再如,各种测量工具从沟通模式、沟通能力等不同角度描述亲子沟通状况,丰富了我们对亲子沟通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测量方法在亲子沟通研究中的应用也表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专门的亲子沟通理论模型缺失,导致测量工具缺乏理论支持;目前研究主要关注沟通中的服从性和开放性,缺乏对其他重要沟通模式的考察:由于缺乏理论背景和相应概念体系,目前测量研究中测量次(关系模式面、个体能力面等)混乱。鉴于此,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观察法直接收集、分析原始的亲子沟通过程,希望能从中抽取并概括出更丰富的、更有代表性的沟通模式。

2 亲子沟通研究中观察法的使用与发展

在亲子沟通研究中,观察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领域中。两个领域的研究者都关心亲子沟通过程,并能从丰富的沟通行为和复杂的沟通现象中抽象、概括出相对稳定的沟通模式。但是两者在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析维度,同时,两者对观察中所设定的沟通任务的看法也有一定差异。下面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观察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2.1 观察资料的分析维度

采用观察法进行亲子沟通研究时,研究者通常设置一些任务情境以展示亲子沟通过程。研究者们常用的实验任务有三类:认知任务、社会性任务和自由活动。其中,采用认知任务作为沟通背景的研究通常选择对儿童被试而言较为复杂的任务,或者是在规定时间内儿童不可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如复杂的折纸任务(Barrett et al。,2005)、迷宫找捷径任务(Dumas & LaFreniere,

家庭中的自由活动被认为更真实,因此也被用来作为亲子沟通的分析背景,如考察母亲与害羞程度不同的幼儿之间的自由沟通(van Ingen,Moore, & Fuemmeler,2008)。但是,自由沟通由于无法控制亲子沟通内容和难度,可能给沟通行为评价和比较带来困难。此外,自由沟通普遍缺少压力刺激,不能体现亲子沟通的深模式和动力特征(Granic & Lamey,2002),而这些特征可能正是我们所关心的、导致儿童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由于以上这些原因,自由活动任务在亲子沟通的观察研究中较少使用。

3 测量与观察法在亲子沟通研究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测量和观察法在亲子沟通研究中应用与发展状况的梳理,我们发现目前的亲子沟通研究在理论建构、测量工具建设和观察资料分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测量研究普遍缺乏理论依据

另外,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理论基础,现有的各种沟通模式的理论构想(主要是对测量工具的说明)、所使用概念体系不尽相同。这导致相应测量工具中出现使用不同概念称谓同一特征,或者使用同一概念测量不同内容的情况。例如,上文中McCarty和Doyle(2001)的“亲子沟通”既指父母沟通开放性这类沟通模式特征,也包括父母或儿童的沟通行为特征。这些表现在测量工具中的问题很多都与理论建构有关。我们认为这是影响亲子沟通领域研究继续深入开展的关键问题。

采用测量方法进行的亲子沟通研究中,主流测量工具及其相应的理论说明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抽象沟通模式的有效手段和合理的解释框架,但这些工具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各种沟通模式的理论构想、量表维度界定都不尽相同,但在实证研究中却经常被相提并论,进行直接比较。从前面的综述可以看出,目前的亲子沟通测量工具基本可以分为三类:(1)对个体沟通能力的测量(如Olson的家庭成员沟通能力量表);(2)对沟通模式或关系的测量(如McLeod和Chaffee编制的沟通工具,以及Ritchie和Fitzpatrick的修订工具);(3)两者同时测量(如McCarty和Doyle的家庭沟通测量工具)。显然,有些工具测量的是沟通的不同方面,但在实证研究中却会出现将不同类型工具得到的结果互相比较,或者将测量不同方面的项目合成一个总分作为亲子沟通模式测量指标的现象(Lucehetti et al。,2002;McCarty & Doyle,2001)。

此外,这些工具大多存在明显的方法论缺陷:缺乏对沟通目标和具体行为特征的区分。通常,沟通是有目的的,或者旨在解决某个问题(如父母和孩子讨论如何改进学习),或者通过沟通增进双方的关系或确保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特定地位(如父母显示自己对孩子拥有权威)。而沟通行为特征则是亲子之间典型的沟通行为特点,它可以是习惯化而无意识的行为,也可以是为达成特定目的而采取的有意识的做法。现有的量表要么是将沟通目标与具体行为(达成目的的手段)特征混为一谈,要么只是测定某个方面,缺乏方法论面的思考。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都已严重阻碍了测量方法在亲子沟通研究中的有效应用。

3.3 观察资料分析维度界定不清晰

采用观察法进行的亲子沟通研究中,“温情”和“控制”维度是应用更广泛的沟通行为分析维度(DiBartolo & Helt,2007)。虽然这两个维度在理论界定上较为成熟、统一,但是在实证研究面却出现操作定义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同一概念在不同研究中含义不同,这为研究结果的比较和整合带来困难。

在观察研究中,研究者用来测量“控制”的指

标包括敌意策略、打断、过度保护、关系退缩、命令、语言或行为垄断、过分溺爱以及在认知任务中接触儿童的游戏材料或给予太多提示(Rubin et al。,2001)。显然,其中的许多行为是不同性质的,应该划归不同类型,但在观察研究中却被视为对同一变量的测量。同样的问题在“温情”概念上也存在。许多不同质的行为被作为温情的操作定义,如低温情指退缩行为、不关心、拒绝,同时也指批评和消极行为。这就导致同样是温情得分低的父母可能是对孩子漠不关心的,也可能是对孩子有敌意的,但这两种类型父母对儿童的影响却根本不同。除此之外,温情和控制两个概念在实证研究中还存在很大交叠。例如,Rubin等人(2001)用“过分热切关注”作为控制的形式,而其中却包含了明显的温情成分:Greco和Morris(2002)在其研究中将明显的“退缩”归为低温情,而这可能被其他研究者评为低控制。

3.4 观察资料分析中的还原论倾向

还原论思想在亲子沟通的观察研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个是将连贯的亲子沟通过程肢解为单个的行为元素;另一方面指对亲子沟通行为进行“去背景”的分析,将亲子沟通行为与其发生的具体任务背景剥离开来。下面将分别论述这两种情况。

第二个方面,在肢解沟通过程时,研究者无意中剔除了行为发生的背景信息,也消解了观察法相对于测量法而言较强的即时性和生态化优势。而且,行为对背景有天然的依赖性,那种将亲子沟通行为与其赖以发生的具体背景剥离开来的分析方法可能带来对沟通行为界定和解释的偏差。例如,Rubin等人(2001)的研究发现,父母在亲子自由活动和认知任务两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表现出的沟通行为不同;Tenebaum和Callanan(2008)的研究也发现父母在博物馆和在家庭两种环境中与儿童进行科学问题沟通时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沟通深度也不同。这表明,只有结合亲子沟通发生的背景才能准确判断父母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5 对儿童沟通行为的普遍忽略

4 测量和观察法在亲子沟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根据上文所分析的测量和观察两种方法在亲子沟通研究中应用的状况及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在亲子沟通理论模型的建构、测量工具建设、观察资料分析方法等方面有所改进和突破。

上文中谈到的许多问题本质上都源于这一领域缺乏建构良好的亲子沟通理论模型。例如,观察资料分析中核心概念界定不清和操作定义混淆的问题意味着那些在理论上被确立的维度可能缺乏生态效度,不能有效地描述真实的亲子沟通,所以我们在指出具体研究的不足时也应当反思一下亲子沟通理论建设这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同样,测量工具存在的测量内容和方法论等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一个概念体系明晰、观点明确的理论模型提供依据。而且,建构良好的亲子沟通理论模型能够为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两类研究结果的交流提供平台,有利于亲子沟通这一研究领域的整体推进。更近,国外一些研究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着手就亲子沟通研究内容、相应理论框架等问题进行研究(Edwards & Graham,2009;Vries,Bakker-Pieper,Siberg, & Vlug,2009)。例如,Edwards和Graham(2009)试图突破以往服从定向、对话定向的二维沟通模式,发现其他有意义的沟通模式,于是提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内隐的亲子沟通理论,这个沟通理论会影响个体在亲子沟通中对交流信息的编码和解读;Vries等人(2009)则通过多项词汇研究,归纳出清晰性、反应性、支持性等七个衡量亲子沟通能力的维度,并用实验证明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沟通能力的评价维度不同。这些结果都为今后的亲子沟通理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

高效亲子沟通篇3

【关键词】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素养;语用策略

【中图分类】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004-4604(2012)06-0035-04

一、研究背景

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的重要内容,它是家长与子女交换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等以达到相互了解、信任与共同成长的过程(刘宁等,2005)。本研究通过调查“家长对亲子沟通的态度”“家长获取亲子沟通知识的渠道”和“亲子沟通的具体实践”等,了解当前亲子沟通的现状,并提出若干促进亲子沟通有效性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以杭州地区6所幼儿园3~6岁儿童及家长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95份,回收有效问卷494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男性,31%;女性,69%。

2、家长年龄

小于30岁,4%;30~35岁,47.9%;35~40岁,37%;大于40岁,9.5%;未填,1.6%。

3、家长受教育情况

小学毕业,0.8%;初中毕业,14.5%;高中毕业,21.7%;本科毕业,56.6%;硕士研究生毕业,5.7%;博士研究生毕业,0.6%。

5、儿童班级分布

小班,26.3%;中班,25.7%;大班,48%。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亲子沟通的认识及态度

(1)对亲子关系的自我评价

当问及“您觉得自己目前的亲子关系如何”时,回答“很满意”的占38.7%;回答“满意”的占58.8%;回答“不满意”的占2.5%;无人回答“很不满意”。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目前的亲子关系评价良好。

(2)对亲子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当问及“您认为亲子沟通是否重要”时,回答“很重要”的占66.3%;回答“重要”的占33.7%;无人认为“不重要”。

根据OLSON的家庭功能曲线理论,沟通是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成员通过沟通来表达亲密的情感,提高亲密度;也通过沟通来面对和处理有关问题,〔4〕提高家庭成员应对外部事件的适应性。上述数据说明家长对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有着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这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大有裨益。

(3)亲子沟通对孩子的影响

亲子沟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和智能,早期的亲子沟通为儿童认识世界创造了条件。二是情绪和情感,家长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引导作用。三是人格和品性,家长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影响儿童。〔5〕以上数据表明,大多数家长更关注亲子沟通对儿童发展的后两种影响。

2.亲子沟通知识的获取情况

家长的亲子沟通素养包含亲子沟通的相关知识、态度和实践能力三部分内容。其中,相关知识是家长具备亲子沟通素养的基础。

调查显示,家长主要通过“向亲友、同事讨教”“看书”“观看教育类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取相关的亲子沟通知识,详见图1、

进一步访谈得知,有些家长认为有的育儿书籍专注性很强,但可操作性较差;而有的可操作性很强,又似乎缺乏坚实的专注依据,因此面对具体问题时他们更愿意选择向亲友、同事讨教经验。

3.亲子沟通的具体实践

(1)3~6岁儿童家庭亲子沟通的基本情况

沟通时间、主动沟通的意识和平等沟通的态度,是影响亲子沟通质量的重要因素。

高效亲子沟通篇4

关键词:钥匙儿童;亲子沟通;家校合作

一、“钥匙儿童”问题的产生与现状

“钥匙儿童”顾名思义是脖子上经常挂着钥匙的儿童,他们一般十来岁,生活在城,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学习进修或经营公司等,他们被留守在家,或是被寄托给亲戚、祖辈、祖辈,成为有别于农村留守孩子的一个群体。

如今,这些“钥匙儿童”面临的环境远不如农村淳朴,他们生活的城中存在很多诱惑,比如网吧和各种游戏厅等,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沉迷其中。虽然生活条件相对于农村要好些,却往往更加脆弱,对情感需求更强烈。

于是,一种全新的孤单形态被嵌进“钥匙儿童”这个名词当中――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学之后,面对的是一个空荡荡的家。大部分父母在外头工作了一整天,更多是回家煮一餐饭,做一做家务,就已经身心俱疲。

“钥匙儿童”与父母的沟通频率低,时间短,主动性不强。可能主要与“钥匙儿童”家长的工作生活状态有关。作为“钥匙儿童”的父母不是不关注自己的孩子,而是迫于无奈,没有精力与能力。

二、解决“钥匙儿童”问题的重要性

“钥匙儿童”所受家庭教育的好坏是反映流动人口融入城社会和进步成果的重要标尺,也是城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来看,解决好“钥匙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不仅有利于“钥匙儿童”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外来务工家庭的稳定和城社会的稳定。

三、有效亲子沟通的作用

亲子沟通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信息、观点、思想、情感和态度,以达到相互了解和理解的互动状态和结果。[1]近年来,在亲子关系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开始关注家庭系统和亲子双向关系的变化,亲子沟通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2]

由于“钥匙儿童”每天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为了能在更短的时间体现出更好的亲子沟通效果,我们更注重有效的亲子沟通,以保证亲子沟通的质量。

四、学校如何引导有效的亲子沟通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使“钥匙儿童”更好地适应城生活,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该加强宣传,让“钥匙儿童”的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促进“钥匙儿童”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高效亲子沟通篇5

一、引言

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时期的亲子关系对个人将来的自主、自立、性格发展和问题行为等都有长远的影响。引导青少年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有正面的意义。良好的亲子关系始于有效的亲子沟通,然而,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问题就变得棘手多了。处于青春后期的高中生,独立意识与叛逆心理较为明显,即便孩子们内心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知道“我们爱你,一切都是为你好”是父母的肺腑之言,但仍然抵挡不住两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念的冲突所引发的“唇枪舌剑”。“我是如此地爱你,你也是如此地爱我,但我们却在彼此伤害”,显然,“爱你在心伤你在口”,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当先从良好的亲子沟通开始。俗语说,没有天生的沟通大师,每个孩子与父母都需要学习亲子沟通的艺术。

二、案例研究的过程

无论是心理健康课还是德育班会课,探讨亲子相处之道的内容尤为常见,而且大多是沿袭一个套,即教师设计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讨论或进行角色扮演,更后提炼出若干条亲子相处原则或技巧。比如,笔者的一节亲子辅导课,在次教学实践中,也按照老套设计了以下情景。

情景一

母:“你野到哪里去了?都过了10点半了,你说好9点之前一定回来,你这个人根本就无法让人信任!”

子:“噢,我刚跨进家门,你也不管我浑身湿透了,也不给我解释的机会,有你这样做母亲的吗?”

母:“你竟然这样跟我说话?你从来只知道关心自己,从不关心别人的感受。我为了什么?还不都是为了你?而你,却自私得要命!”

子:“你才自私呢,不分青红皂白开口就骂,你才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不为我着想!”

母:“好了,好了,你不要再说了。我规定你以后晚上不准和同学出去,任何时候都不行!”

情景二

母:“你野到哪里去了?都过了10点半了,你说好9点之前一定回来,你这个人根本就无法让人信任!”

子:“能让我有个解释的机会吗?”

母:“你会有什么理由,说来听听。”

子:“今天真是很糟糕,汽车抛锚,我们必须走到下一站等车。可是这条线的车特别少。我想打电话回来,附近的公用电话又坏了。我急得不得了,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真抱歉让你这样担心。对不起,妈妈。”

母:“好了,好了,快去擦洗干净,吃点东西吧。”

小组,请角色扮演情景一,并讨论以下问题:(1)妈妈等了这么久,她的感受如何?(2)没听到妈妈责备之前,你有什么感受?你打算如何与妈妈沟通?听到妈妈的责备后,你有什么感受?用了什么方法沟通?(3)情景一中的主人公与妈妈的沟通方式你认同吗?你是否有更好的沟通方法?

第二小组,请角色扮演情景二,并讨论以下问题:(1)比较情景一和情景二的对话,说说哪一次的沟通比较有效?(2)在情景一失败的沟通中败笔在哪里?在情景二良好的沟通中亮点在哪里?(3)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进行双赢的沟通。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亲子沟通障碍的对策,两个小组题目相似中又有细微差别,正是这种细微差别决定了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受到启发,从中发现有效沟通、解决亲子冲突的好方法。但是,这种设计也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在次教学实践的研讨课后,听课教师这样评价:情景一和情景二的设计不能太具体,具体会导致学生一些真实想法不能得到体现,生成性的东西少,应该放开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自己建构适合自己家庭的沟通模式。非常感谢这位听课教师真诚而中肯的建议!

笔者认为,真正深入人心的心理健康课,其生成远比预设重要。心理健康课面对的是充满动感的学生个体和交互影响的班级群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心态也是千变万化的,在没有偏离预设的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心理教师应尽可能地贴着学生的思走,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真实地流露,而不是设定好某种套让学生循规蹈矩地往里面走。当情景设计得过于具体,学生本人的生活中并不存在类似的情景,那么所有的讨论和角色扮演将流于形式,没有真情实感,仅仅为了表演而表演,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与启发的余地。

基于以上的教学反思,笔者在第二次教学实践时对教学设计做了几乎是脱胎换骨般的改动,不仅用“实战演练”取代具体情景,还加入了“我信息”新元素,该教学设计为爱搭一座“我信息”沟通心桥已于2014年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总第260期。在实战演练活动中,每个小组写一个发生在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真实的冲突事件,以情景剧的形式把冲突情景呈现出来,原汁原味地呈现学生真实生活中的亲子沟通,在真实的基础上再构建和演绎解决问题的方式,所有冲突情景都没有预设,生成性的东西比较多,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投入的状态,热烈讨论甚至是辩论的场景可见,在这个环节孩子们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们在共鸣的声音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实战演练的优势在于“真实”,只有来源于真实生活,更终才能回归到真实生活。不过,教师在进行实战演练之前必须先做好充足的铺垫――指导学生掌握具体有效的沟通策略,不然学生的实战演练将变成上演现场版的“亲子口水战”,没法把有效的沟通策略运用到解决冲突事件的演练中。另外,沟通策略指导要具体可操作,易模仿,不能泛泛而谈一些笼统的、模糊的沟通原则等。笔者的第二次教学实践引入了新颖实用的“我信息”沟通表达技术,学生在进行实战演练之前,首先学习何谓“我信息”,通过观看“亲子AB剧”视频反观自己在生活中与爸爸妈妈沟通的语言模式,并小组合作探究关于“我信息”表达方式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的启示

(一)情感体验不可缺

人的心理过程离不开情感成分的介入,离开情感体验的认知活动或行为方式不可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人格特质或价值体系。因此,任何情景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内心的需求,才能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其有感而发,把积压在心里的许多困惑、压力或其他负面情绪一吐为快,引发他们对改变现状的深入讨论。次教学实践中的情景一、情景二过于具体,只有少部分体验过类似情景的学生才能被情景激活而产生情感共鸣,其他学生在这个环节则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感受与收获。

(二)策略指导要具体

(三)认知重构助改变

所谓“认知重构”,就是指改变团体成员原有的阻碍他们更有效行为的信念系统。中学生成长中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都与他们的认知模式有关,心理健康课若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就必须注重运用团体动力来促进团体成员打破原来令人困扰的情境,促使其以一种全新的知觉来发展和改变自己。例如,在“我信息”表达方式的实战演练中,每个小组由一位成员提供一个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真实冲突事件,然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充分互动,提供了各种不同的视角,协助该成员吸纳合理的想法,重新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采用的是具体的情景一、情景二,将会局限学生的思,不能原汁原味地呈现生活中的真实冲突与困惑,进而不能有效地探索新的语言及行为模式。

(四)同伴互助与模仿

在实战演练环节的探究讨论和角色扮演过程中,表面上是团体协力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每位成员在给别的同学反馈意见和提出建议时,借着帮助别人的机会,自己也学习到如何帮助自己,他们在彼此身上吸收对自己有用的养分。在团队中总会出现一些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正向的榜样形象,团队成员对榜样的语言及行为方式的接纳及模仿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力量。

四、后续研究方向

高效亲子沟通篇6

关键词:茶;亲子互动空间;茶文化;设计

当今社会,虽然教育水平在国家倡导和家长重视下不断提高,但因为各种科技因素,家长与子女的隔阂反而增大了,例如手机的出现,使得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变得极少。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亲子互动空间,应遇而生。作为亲子互动空间,对空间的需求,首要景物怡人、宽阔敞亮。“一切景语皆情语”,怡人的景色,宽阔的场地,更利于亲子间的感情流露,从而起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其次,亲子互动空间的设计需要植入相当的文化元素,以便起到无意识文教的功能。而传统茶往往囿于空间的限制,不能达到亲子互动空间对于宽阔场地的要求,而有些茶日益依赖现代化的内环境设计,也达不到文教的效果。基于此,在茶中设计亲子互动空间,不能直接生硬搬入,而要结合茶本身的功效以及亲子互动空间的需求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现代需求与传统文化功用有机结合,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所以,笔者将立足传统茶设计,从茶的空间布局、物品摆设等探讨在茶中的亲子互动空间设计,望能设计出既满足现代人需求又能弘扬传统茶文化的多功能茶亲子互动空间。

1探索茶中的亲子互动空间设计

随着物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对教育的愈加重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刚需”被不断唤醒,升级,对于能到起到双面教育,力求无隔阂沟通的亲子互动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内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的位置选择中,茶无疑是其中的更佳选择。首先茶起源于盛唐集会,本身便为促进人们相互沟通、了解而设计,能有力推动亲子的互动沟通;其次,茶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内蕴深厚的茶文化,使孩子亲近茶,亲近自然,亲近文化,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而家长也将从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在和谐氛围中学会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茶内的亲子互动,将起到双赢效果。笔者将立足茶文化,由茶本身的功能,结合亲子互动空间的要求,从物质到文化,由文化到教育,逐步探索茶中的亲子互动空间设计。

1.1茶中亲子互动空间的陈设布局设计

茶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本身便是传播茶文化的重要媒介,茶透过内陈设与空间布局,往往将设计中的中式建筑风格以及其中的文化涵养传播给顾客,起到文化熏陶功能。故此,在茶中设计亲子互动空间,增强对儿童的文化熏陶,其内布局设计,不可不察。作为开放、自由、无隔阂的亲子互动空间,布局宜选择开阔敞亮,因为据心理研究数据表明,在视野开阔光线充足的地方逗留,能促进儿童的正面情绪,产生光明效应。再者,空间布局开阔敞亮,能使儿童有一种置身旷野的错觉,便像在大自然闲庭信步,同样可以促进亲子双方心情的愉快,为良好交流起到铺垫作用。所以,在明亮宽敞的茶中布置亲子互动空间是明智的选择。茶中亲子互动空间的内布局设计,针对亲子互动,首先要注重其内所体现出的色调色彩。心理研究表明,红色氛围中,人们的心情比较容易暴躁,不利于沟通;而白色的墙壁则会使沟通变得僵硬,在亲子互动中,茶绿色的色调或更为理想。其次应重视内的装饰品类型,选择恰当的装饰品,在茶里亲子互动空间的内布局中,要尽量利用文化物质载体,表现出其文化特征。例如,在茶内的亲子互动空间中,布置茶具、茶叶,与茶文化相关的书,将很好的传播茶文化,发挥其德育功能。再如在内的空间摆设上挂上与古今品茶名人有关的壁画,又因茶文化本身与安康传统文化交融并汇,所以亦可挂上各种经史诗词,使儿童置身于文化空间中,不自觉受到文化的熏陶,间接提高其素质与修养,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亲子互动空间是为了促进“亲”与“子”间的交流沟通而设计应用,这种以沟通交流为目的,以文化熏陶和不自觉教育为意义的现代内环境空间设计,对于文化意境营造的要求是近于苛刻的。而茶本身作为休闲、沟通、文教的场所,符合亲子互动空间对于意境营造的要求,因此,结合现代内设计,在现代茶中的亲子互动空间设计融入茶文化元素,将使得亲子互动空间的功能更加完善。笔者认为,茶中亲子互动空间的意境营造设计,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意境营造设计中的文化元素。茶,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本身便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在亲子互动空间中,加入茶文化元素,对茶性、茶道、茶德做出得体诠释,将有益于启发儿童的正确价值观思维。现代内茶设计,往往趋向于将古典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例如将毕加索的抽象画摆在孔子像旁,起到一种文化视觉冲击效果。而在亲子互动空间中,则更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意境营造,对茶性中体现的中庸之道,茶道中体现的广博精微,茶德中的以和为贵,做出高度升华概括,以相应物质载体,表达出来,则对于亲子互动空间的意境营造设计起到升华作用。例如,茶生长在绝壁悬崖,餐风饮露,历经风雨而不倒,将茶的这种坚韧品性,加入到亲子互动空间中的意境营造设计中去,编制一册茶的童话故事放在互动空间里,能加强对儿童的文化教育,从而达到家长对儿童教育的目的。其二,在意境营造设计中的自然元素。据笔者研究,安康的传统文化是关于人与自然的文化,而茶文化,恰恰是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所以茶内的设计,往往表现出自然、大方、朴素的特点。在优雅怡人的茶中开设亲子互动空间,更应发挥自然的特点,使亲子双方有置身大自然的愉悦感觉。茶,汲取天地灵气而长成,为大自然的禀赋,在亲子互动空间内,泡一杯清新龙井,使儿童在接近茶、接近茶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城里久违的自然气息,有利于儿童心灵的舒适舒畅,从而更有与家长交流的意愿。而具有茶特征的亲子互动空间内的木石结构设计,简约的草席,木桌,竹木,禅石,古典的门窗,将使得亲子互动空间的整个意境营造趋向典雅端庄,木材的妙用也会使得置身亲子互动空间,似乎便具有了和春天的植物一样的勃勃生机。这种环境下,家长也会在大自然中忘却工作上的压力,更能以心平气和地姿态与儿童交谈,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达到亲子互动空间,不仅是教育子女,也是子女教育父母怎么理解孩童的世界的双方面教育目的。综上所述,茶中的亲子互动空间设计,应利用茶本身的优势,从内空间布局以及陈设等物质面,逐步深入研究到内空间的意境营造设计面,从而完美地达到亲子互动空间对于沟通交流和文化教育的要求。在满足现代子女教育的同时,也对弘扬茶文化起到良好的侧面推进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2结束语

学校里,家庭中,青少年的教育难题一而再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重大问题。亲子之间难以互动、交流,是很多家庭不和谐的根源,因此,大力发展亲子互动空间,对于促进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解决是大有裨益的。在茶中规划亲子互动空间,使安康传统茶文化渗透入现代教育,这种划时代的创新,将使得亲子互动空间的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响应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共鸣。安康文化具有五千年历史传承,安康教育即使从孔子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积累中,国内教育的功效和成果有目共睹。当今世界,随着国内在上担任越来越多的职责,国内文化大国的形象也在逐渐被世界认可,从国内文化中汲取德育功能,不仅是华人同时也是世界的做法,在美国,孔子学院便越办越好。笔者希望,在茶里进行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的创新做法,能引起正面效应,对于教育问题的解决以及文化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2]郑德宏。现代高校图书馆内部互动空间设计以台湾实践等高校图书馆为例[J]。创意设计源,2012(1):53-55、

[5]孙妍。内空间设计中的表达方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A2):90-91、

[6]李希博。户外景观环境中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2014、

[7]单琳琳。民族根生性视域下的日本当代建筑创作研究[D]。哈尔滨工业,2014、

高效亲子沟通篇7

教育心理学专家,清安康学出版社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妇联安康妈妈网教育顾问,专栏作家,著有做不成,做“唯一”等作品。

王晶女士对家庭教育,尤其是亲子沟通困难的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她认为,孩子基本上分为五种类型,有各自的特点,父母只有弄清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才可能与之有效沟通,才可能因材施教,使家庭教育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积极力量。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沟通的三大障碍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真的投入其中,却发现与孩子连更起码的沟通都困难重重。您认为亲子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王晶(以下简称王):2011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家庭亲子关系比较紧张,更紧张的是有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家庭,亲子沟通通畅的很少,孩子不听父母的话,父母很难走进孩子的心灵。我认为,造成亲子沟通困难主要有三大障碍。

,父母不尊重孩子。由于血缘关系的存在,每一个孩子小的时候都对父母极其依恋,一刻也不愿离开父母,尤其是离不开妈妈。想想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就知道孩子是多么依恋父母。为什么上了中学孩子就不再依恋父母,甚至讨厌跟父母说话了呢?心理学对行为的认识是:给人一个刺激,人就会有一个反应,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正面的刺激会得到正面的反应,负面的刺激会得到负面的反应。由此推理,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是一个拒绝的反应,那么之前一定是父母给了孩子拒绝的刺激。也就是说,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一定会反过来不尊重父母。

记:有道理。现实生活中,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很少。孩子的主张和要求经常被父母拒绝,孩子慢慢地就不愿跟父母进行友好的沟通了。

王:所谓沟通,是一个双向行为,是双方的互动;单向的不叫沟通,叫独白。大多数的亲子沟通困难,说白了就是父母独白,孩子置若罔闻,沟通当然是无效的。

记:第二个障碍是什么?

王:第二,文化差异造成代沟。有的父母说,与孩子沟通不畅是因为有代沟。这样说,似乎亲子沟通困难是客观规律,无法改变。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所谓代沟并非年龄问题,而是文化问题。

记:父母与孩子所处的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王: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每个人都是在所属时代的精神食粮哺育下长大的。60后父母与90后孩子,各自从小所受的文化熏陶差异极大,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有极大差异,沟通起来有问题是正常的。比如,父母认为好吃的是饺子和包子,孩子认为好吃的是麦当劳和肯德基,互相都不买账。父母感慨:“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孩子则讥笑父母OUT了。

记:不管是文化问题还是年龄问题,反正代沟是存在,有何不同?

王:年龄差异无法改变,但文化差异可以通过充电来缩小,从而填平代沟。比如,孩子津津乐道的东西,父母大可不必粗暴地抵制,更不必把自己崇尚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和孩子成长的脚步,不正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吗?有了这样的意识,代沟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记:父母怎样才能掌握科学而系统的家庭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呢?

王: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一定有规律,掌握方法应该从了解规律入手。过去我们常说,孩子有个性,家庭教育应该个性化,因材施教。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做深入的探讨。

孩子有五种类型

记:个性因人而异,如何谈得全?

王:人除了有个性,还有共性;即使是个性,也可以分类,而且分不出太多种。心理学从人的认知渠道出发,把个性分为五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嗅觉型和味觉型。我在工作实践中做过大量验证,每个孩子都可以对入座。了解孩子和自己的个性类别,对父母来说意义重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古就是这个道理。

记:这是个有趣的专注问题,希望您讲解得通俗些。

王:好的。视觉型的人视觉发达,喜欢说话,语速快,与人交流时喜欢直视对方眼睛,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好,在学校是佼佼者,在家是听话的孩子。听觉型的人听觉发达,语速慢,不善于语言交流,与人交流时喜欢低着头,敏感,兴奋和快乐源自内心,很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对外界变化的关注度不像视觉型孩子这么强。这两种类型的人很难相处。如果父母是视觉型的,而孩子是听觉型的,那么亲子沟通就会矛盾重重。父母抱怨:“孩子不尊重我,我说话他根本不看我,爱答不理的!”其实这是误会,孩子眼睛不看父母不代表他的耳朵不在听。同样,孩子嫌父母太唠叨,也是个性差异造成的误会。有的父母说:“孩子是个闷葫芦,我说了半天,他油盐不进!”其实,孩子未必没有认真听,他的听觉高度发达,不仅听懂了内容,而且听出了父母语气中的态度和种种暗示。

记:这样的误会简直比比皆是。

记:如果父母和孩子都是视觉型的人,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是吗?

王:对。父母和孩子都是听觉型的,沟通的效率也会很高,却未必是话语很多,因为他们都是敏感的人,很会察言观色。

记:触觉型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王:触觉型,国外的心理学叫动觉型。这类个性的孩子在当下国内是经常受到打压的群体。他们的特点是:淘气,生命力特别强,喜欢创新,喜欢动手,喜欢破坏,不愿意停留,总是跑来跑去。

记:难怪叫动觉型,这样的孩子被很多老师和父母认为是得了多动症。

王:这种类型的孩子,行为特点是生理特点所决定的。神经科学的心理学家解释,这种类型的孩子,大脑中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兴奋点在同时工作,所以他很活泼,思维跳跃。父母正在跟他说这件事,他听着听着就想到了别的事,所答非所问。他上课跑神儿,专注力不持久。这叫心理不应期。触觉型的孩子更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耐性,坐不住,往往被家长和老师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

记:触觉型的孩子适合从事什么?

王:触觉型的孩子因为天生爱动不爱静,生命能量强劲,多半都是运动员、舞蹈演员、艺术家的好材料。

记:但是,实际情况是,父母多半会想办法改变这类孩子的个性。

王:对,原因就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类型。每个孩子都有个性,都有长处和潜力,父母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提升它,而不是纠结孩子的缺点,整天批评他。很多时候,父母重复地批评孩子,非但不能起到纠错的作用,反倒是强调了那些缺点。比如,我现在反复对你说:“你不要想蓝天,你不要想蓝天,你千万不要想蓝天……”你告诉我,你在想什么?

记:我脑子里全是蓝天。

王:对触觉型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善待他,他思维活跃,有激情,有活力,自然有光明的未来,他只是不适合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评判。他不听话,有主见,其实是优点,因为他有自我的东西,是创造型人才。

记:嗅觉型和味觉型的孩子又有哪些特点?

王:嗅觉和味觉也是两个重要的认知渠道,与其相对应的嗅觉和味觉发达的人,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因而在这里不需要多谈。简单地说,品酒师、品烟师、美食家都是嗅觉和味觉优于常人的人。这类人往往是天才或专才,他们特别敏感,按照自己的认知渠道去学习,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的孩子占绝大多数,应该重点关注。父母应该重点从这三种认识渠道去认识自己和孩子的行为模式,有的放矢地与孩子沟通。

让孩子成为自己

记:现在的孩子特别崇尚“成为自己”,听上去充满逆反味道。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人的认知渠道不同,何必要求他们千人一面?

王:当然,生命的成长本质就是成为自己。只是这话让父母听起来不顺耳,父母的希望是孩子听话。

记:父母要求孩子听话本身就是一个挺不合理的要求,为什么孩子要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听父母的?父母的话一定对吗?即使父母的话是对的,孩子不用犯错误的方式来验证一下,又怎么知道是对的呢?

王:父母要求孩子听话,本质上是在约束孩子,由约束孩子的行为到约束孩子的天性。生命的成长是一种自然现象,有自然规律,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是更重要的。前两年,日本科学家有一个轰动一时的创新,就是生产出正方形的西瓜,以方便运输。做法是把很小的西瓜放在正方形的塑料盒子里,等西瓜把塑料盒子撑满了,再打开盒子,西瓜就是正方形的了。这样的做法不失创意,但成本很高,有得不偿失之嫌。用类似的方法来管理孩子则完全不可取。试想,孩子从小听父母的话长大,对长辈的教导言听计从,长大以后进入社会,尤其是进入今天讲的创新型社会,他会很不适应,因为他已经变成“正方形”的了,规矩了,墨守成规了,而社会恰恰要求他创新,孩子如何适应?

记:所以,现在高分低能的孩子多,找不到工作的高材生多,啃老的宅男宅女多。

王:是的,当父母抱怨社会的时候,不妨检讨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激情和勇气已被二十多年的唠叨磨光了,他习惯于被指责,他害怕碰撞,家长还浑然不觉。孩子从出生到毕业,在学校的时间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里,家长是应该负主要责任的。

记:您刚才举了很多妈妈的例子,请问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王:我认为爸爸和妈妈承担着同等重要的家庭教育责任,因为今天社会对人的要求更加全面。国内为什么特别强调母亲教育,因为国内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母亲的责任是“相夫教子”,教育孩子的担子就落在母亲的肩上。现在时代不同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尽管“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基本没变,但父亲在外打拼再忙,打一个电话总是不难的。笼统地说,孩子跟父亲沟通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跟母亲沟通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学习。

高效亲子沟通篇8

关键词:小城镇;家园共育;幼儿;主动性

我园位于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区,其中包括外来人口和农村人口。在这种背景下,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一般孩子的父母都有工作,在接送孩子时匆匆忙忙,没有时间跟教师交流,有些需要家园配合的事项都被家长以“工作忙”的借口推掉;普遍农村的爷爷奶奶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认识,对孩子过于宠爱;还有很多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给教师的家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基于此,我园申报了有关小城镇亲子教育研究的课题,我们在家长共育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有了不少的感悟和收获。

一、真诚沟通,是做好小城镇家园共育的基础

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教师教育,我们做到了“四公布”。即1、开学初公布该学期培养目标;2、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3、每周公布本周活动安排。4、然后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使家长对我园的培养计划有初步的了解,并提出不同建议、意见,对教师工作进行充分的配合。

很多家长十分淳朴,在交流中不能主动沟通,还有些家长因为文化不高,不愿意与教师沟通,这样的情况必然会使家园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变为百家争鸣式的茶话会。这样一来,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平等对话,消除隔膜,产生共鸣,进而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新沟通方式,是畅通小城镇家园共育的更佳渠道

家园沟通方式很多,更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普及,一些新兴的沟通方式也随之而来。比如,利用网络交流,就具有一些普通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可以不用亲自到园,时效性比较强,时间上也随意一些。利用网络,孩子的父母也能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而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孩子在家的表现。当然,这也是其中一种方式,毕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配备了,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时间来应用。因此,我们还有其他比如,飞信等沟通方式,把幼儿在园的发展情况、明天活动需要配合的方面、更近开展的活动等以短消息的形式发给家长,不光能让家长了解教育教学,也能鼓励其与教师主动交流和沟通。此外,在常州争创文明城期间,把一些文明用语、每天的天气预报等都及时发给家长,提高家长的文明意识,能为常州的争创活动努力。这样的沟通方式及时而有效,不光能关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而且也让家长体会到了教师的用心良苦,逐渐化被动为主动。

三、亲子活动开创小城镇家长共育新局面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都将教育内容和指导要求融合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向家长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教育的机会,促使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能力,也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游戏、共同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增进亲子间的感情。目前,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3-4次的亲子活动,结合小城镇的特点,亲子活动的时间大多数安排在放学接孩子的时间段,让每个家长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家长由开始的包办代替逐步改变成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比如,在马上的车这个主题中,我班举行了自制汽车的亲子活动。在活动时,我要求家长都积极参与,但由于种种原因,除了大部分家长,还是有几位没有来到。针对这种情况,便要求孩子旁边的家长帮忙指导孩子进行制作。在活动中,孩子与家长们都高兴地参与进来,而且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家长的指导方法很有特色,比如,思思的爸爸在活动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汽车有几个轮子,而是引导思思去想,然后再告诉他如何剪车轮,并且在孩子剪完一个后,再引导孩子去想还剩下几个要剪。这样,思思在爸爸的引导下,高兴地完成了制作小汽车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动手动脑,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也使家园之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增强。

高效亲子沟通篇9

【关键词】亲子教育 家长参与互动 策略研究

一、引言

孩子凝聚了家人对未来更深切的全部期盼,因此培养好孩子意义重大。只有通过合理引导小孩在解决具体事务过程中的思和对策,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0到6岁,小孩基本上所面对的主要是幼儿园和家庭,而家庭的作用和地位远远大于幼儿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意义重大。幼儿教育是通过对具体事项的探究和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幼儿发现问题之间、事物之间之间的联系。亲子教育活动是当前幼儿教育活动中理念较为新颖、形式较为独特、使用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

二、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中,引入家长参与互动教育策略的意义分析

儿童更初成长阶段主要集中在家庭之中,尤其是0岁至6岁期间,对幼儿开展有质量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幼儿园等教学机构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父母对幼儿的影响,在幼儿早期成长阶段,其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对其自身性格和终身习惯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同时也关系到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亲子教育活动,引入全方位因素,能够有效提升亲子教育活动质量。

儿童对父母有着很强的依赖感,0岁至6岁期间的幼儿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会更加明显。因此,在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中,通过积极引入家长参与其中,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帮助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当然0岁至6岁期间,小孩的成长和教育大多时间在家里完成,因此父母等开户者的教育理念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掌握知识的基本状况对幼儿成长进步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背景能够有效提升0岁至6岁幼儿早期潜力和智力的开发水平。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尤其是婴幼儿教育存在着极大问题和不足,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又极具现实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优化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幼儿的教育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不断加深,而培养更高素质、更全技能的孩子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此,只有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通过充分发挥家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将丰富大量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推动孩子在未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因此,在0~6岁亲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实施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互动的策略,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三、0~6岁亲子教育活动中引导家长参与互动的策略内容分析

3.1 营造良好氛围,活动开始前充分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家长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重视合理引导家长参与亲子教育活动,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充分了解家长思想动态,通过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有效认识和沟通,去寻找其在开展教育活动中的困惑和问题,同时积极结合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为家长制定正确合理的指导策略,通过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帮助家长革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通过开展有质量的问题互动沟通,寻找到亲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开展一系列沟通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内容,帮助大多数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教育活动当中,积极鼓励家长,大胆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活动形式。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实现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的目标。

3.3 积极拓宽教育资源内涵、开发家长教育资源,推动资源整合

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理论指导,还需要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经验沟通与学习。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效的经验交流会,丰富学习各种互动理念,通过对教育资源内涵的积极拓宽,实现多角度、多维度,扎实有效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而在教育活动完成之后,要及时做好互动沟通工作,通过对活动开展状况的积极反馈和及时有效沟通,促进家长提升反思能力,增强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

在0-6岁亲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只有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能推动亲子教育活动有效开展。而这一体系就需要积极引入家长这一元素,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想要有效开展O岁至6岁儿童亲子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提供科学高效和切合实际的支撑动力,通过建立体系化、制度化的教育流程,确保整个亲子活动全面科学开展。亲子教育不仅要开展一系列亲子教育活动,重要的是将一系列能够有效调动小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和内容,正是通过引入家长元素,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参与亲子教育互动的策略,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教育孩子,在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形成积极健康、茁壮成长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高效亲子沟通篇10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至今,因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必要和经济的腾飞,引起了大范围的人员流动,更为显著的是农民工大量向城镇转移。然而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定,农民工子女进城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譬如住房问题、教育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农民工父母不得不把子女丢在家里交由亲朋好友代为看护。在城里,农民工的工作非常辛苦,大部分都是体力活,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随着农民工队伍的扩大,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增长。

全球经济发展较为迅猛,在西方国家曾经也引发过人口大范围流动现象,但与我国人员流动完全不同。由于西方国家没有过多的政策性限制,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能够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福利,所以他们会把子女带在身边照料,亲子分离现象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的政策性条件限制,农村工父母把子女带在身边不是更佳选择,便形成了亲子分离的局面。

2、研究意义

林语堂曾说过:“人生更重要的关系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人生哲学若是不讲求这个根本关系便不能说是恰当的哲学,乃至不能说是哲学。”[1]由于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致使家庭功能无法发挥其作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甚至破裂,从而无法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因为农民工人数的增长,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普遍的社会关注。本文主要从亲子沟通的立场讨论亲子关系的现状,探讨亲子关系疏离的原因,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给出完善亲子关系状况的建议,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运行。我国亲子关系研究已有很大进步,深入本土化亲子关系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家庭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留守儿童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亲子关系分离的状况比较罕见,一次对于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文献较为稀缺,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也非常之少。我国研究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第二,留守儿童现象带来的影响。我国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留守现象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多重影响。

首先,学习方面的影响。有学者主张会产生不利影响,李秀英认为,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造成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落后,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出现逃学和辍学的现象。[5]也有学者主张会产生积极影响,吴霓认为,留守儿童对学习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非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兴趣相当。[6]王艳波、吴新林留守儿童成绩出现两极分化,这种分化严重不平等,成绩较好的比例偏低。[7]

其次,行为认知的影响。范先佐认为:“因为父母长在外时间较长,留守儿童无法获得父母的看护和管教,有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疏于的管教,更终走向犯罪道。[8]有的研究者认为,父母与子女长期分隔两地会给给留守儿童带来不利影响,但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意见,其实在实践中,有不少的农民工父母外出,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意识,其积极的影响也是不容轻忽的。

更后,心理健康的影响。留守儿童处于三观产生的重要时刻,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缺乏引导,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情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极易引发心理扭曲和偏差。唐喜梅的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情绪由于长期得不到及时的释放缓解与疏导,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的群体。[9]

2 、亲子关系文献综述

第二,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亲子关系的影响原因众多,再次仅以家庭教养方式为主加以说明。权威型教养方法下的儿童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出色。20世纪上半期我国农村家庭亲子关系实质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以家长专制下长幼明确的金字塔体制,存在家长对孩子拥有绝对的威信,孩子被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11]

第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郑希付指出,父母与子女的换位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彼此,维系情感,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从而有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所需要的材料,采用以下几种社会调查方法。

1、访谈法

访谈之前,为保障访谈的顺利进行,告知访谈对象访谈的目的和请求,然后根据访谈大纲,与被访者进行交流、探讨来收集资料。根据对校长、老师、监护人、留守儿童及父母的访谈,收集和整理资料,以确保访谈质量的提升,增强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更古老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界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先搜集有关资料,鉴别资料的适用性,然后整理出可以使用的资料。本文先是查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文献,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学习先人经验,为研究奠定基础。

3、观察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需要,选择更为直观的观察法,走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世界,与他们一起生活,在此情景中观察、记录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的生活、学习。

一、留守儿童概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向城转移,留守儿童现象由此出现,并且备受社会关注,因此人口的社会流动与留守儿童的出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较为统一,一般指的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亲子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创新及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首先,本文利用访谈、调查、观察参与等方法进入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宝贵资料。其次,通过对家庭系统理论再次探究,由此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成因,并且从社会工作专注出发给出建设性建议。更后,本文以社会工作的专注理念为知道,贯彻以人为主的理念,具有可行性。

2、不足之处

二、灵璧县X村小学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调查

(一)调查地点基本情况

1、灵璧县X村基本情况

X村是灵璧县管辖范围内的落后村落,处于灵璧县西边方向,一年四季天气分明。全村所占面积在8.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人口3660、农业用地7千余亩,303省道经过村庄。由于改革开放前的贫困导致的教育资源匮乏,村里的很多老人都没有接受过教育,部分受教育的农民文化水平也很低。伴随着新政策的开放与经济改革,农民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不停地向城镇转移,他们选择长期在外务工,把子女交由祖辈或亲朋好友代为看管,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2、X村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二)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分析

1、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现状

(1)沟通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当代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书信、电话、互联网等。虽然互动的种类多样,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遥远,距离甚远,交流受到严重的限制。

(2)沟通时间

时间是情感交流的保障,根据访谈结果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不会超过十分钟。

通过以上谈话,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时间较少,大多只关心生活学习等表面上的情况,缺乏深的情感交流,一般沟通时间较短,基本在10分钟以内。

(3)沟通内容

经过对上述访谈内容的描述,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关心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几乎没有,由此也能够体现家庭教育的缺失。

(4)沟通效果

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离不开双方之间的情感沟通。首先,情感交流越多,互动的效果就越明显。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有时空上现实距离,也有心理上虚拟距离,监护人为顾及留守儿童父母的辛苦劳作,加上不给他们添麻烦的心态,直接或间接的阻碍他们之间有效沟通,从而加重了父母与孩子中间的距离感。其次,情感表达能为沟通的言语增加色彩,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感,从简单的电话沟通方式才能缩小一点点。在通话中,留守儿童父母没办法识别孩子形态举止和情绪起伏,更没有办法感知留守儿童的神情与体态,肢体语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显著。三是脱离了共同生活的背景,共同生活是情感交流的基石,留守儿童与父母经常相隔两地,脱离了共同生活的背景。每次通话都是重复那几句,说的都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方便的话题,很少主动关心子女内心的情感及心理状况的问题。

2、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现状

留守儿童父母出门打工以后,就把孩子送到监护人那里,让监护人代为管教。在访谈中发现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交流,有的留守儿童内心非常封闭,不愿意与监护人自己内心的事情。

由此看来,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也较为浅显,没有深入的情感沟通,留守儿童内心形成一种寄人篱下的自卑感,与监护人的关系表现的较为生疏。

3、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现状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后,照料留守子女的重担就落在监护人的肩上,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有效使提升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监护人为了不让外出的父母为家里的所示操心,选择了对互动内容的保留,没有尽到监护责任。同时害怕与留守儿童关系变质,因此就选择报喜不报忧。这就会导致留守儿童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现状,同时也封锁了留守儿童父母走进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大门。

三、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探讨及原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父母沟通观念和技巧缺失

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或初中结业,家庭经济窘迫,物资不充裕,为改变生活状况,无奈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在沟通观念上面,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没有受到过多的教育,所以想努力改善眼前的生活现状,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不得不离开故乡,努力赚钱。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较为强烈,因为留守儿童父母缺乏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背景,所以与子女的沟通较为古板。在沟通技巧上面,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严厉的管教是非常普遍的,父母从来都是以施令发者或管教者的形象出现在子女面前。权威式教养方式下,留守儿童不敢主动跟父母沟通,而父母也缺乏主动跟子女沟通的意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沟通技巧对于良好沟通能够发挥积极影响。留守儿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被问答模式所制约,或是直接命令,若是完不成就会遭到责备。他们并不是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而是一直处于沟通中权威者的地位,这会使孩子的压力增加,时间越久,孩子就更不愿意表达内心的想法,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

(二)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效果不佳

(三)监护人沟通媒介作用的缺乏

单亲监护家庭中,父母双方共同维护和承担责任才使得家庭的得以良好运作,一方离家务工后,所有的责任都落到另一方的肩上,这会导致监护人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监护人与孩子沟通较少,会产生情感交流的障碍,使得亲子关系疏离。

隔代监护家庭中,通常情况下,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关系有两类: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较为溺爱,言听计从。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所以对子女学习的期望值较高,认为有必要严厉,这与祖辈的教育理念发生冲突。但苦于无法亲身教导,只能依靠于祖辈那里获取信息,听取建议。二是监护人较为固执,思想观念没有更新。祖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出现一条横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现象。

寄养监护家庭中,因为父母二人都出去打工,亲朋好友承担监护职责照管留守儿童。一般寄养家庭监护人都有自己的子女,注意力较为分散,时间精力也常有不足,甚至也要经常工作,对被监护人的养护仅限于物质满足,无法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此同时,留守儿童极其很容易发生心理变化,有着浓重的寄人篱下感受,感觉父母对自己关心和爱护欠缺,引起责怪父母并有疏离的想法。监护人在父母子女的亲子关系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护人监护不力加之对外出父母的沟通有所保留,间接导致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四)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弱化

,社会化功能。留守儿童正在社会化的初步阶段,是三观的产生的重要时刻,不能离开家庭而独立。在以上监护家庭,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互动频率较低,和外出父母交流结果不理想,容易降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这种环境下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毕竟有限,家庭功能的弱化加重了留守儿童内心不安全感。当留守儿童遇到突发情况时,祖辈年事已高,缺乏保护力,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便会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第二,情感交流功能。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于社会成员来说,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情感交流已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但对于家庭而言却截然不同,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必须以共同生活为背景,以直接接触为前提。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直接接触交流的情况几乎没有,只能通过电话来维系基本的情感,没有过多深入的交流。长此以往,亲子关系会产生裂缝,留守儿童会丧失对父母的依恋而产生情感危机状态。

四、改善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对策

关于留守儿童出现带来问题有很多种,亲子关系疏离只是其中一点,通过对上述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的访谈,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修正建议。

(一)个案工作方法

通过专注社会工作者介入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使正处于亲子关系疏离困境中的个人和家庭有所改变,向好的方向发展。

1、留守儿童父母的个案辅导

留守儿童父母想努力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但由于文化程度等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在异地他乡苦苦奋斗。家庭教育的缺失、沟通意识浅薄、没有沟通技巧以及过度相信监护人的情形,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加强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意识。

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产生来源于沟通,亲密度的提升以沟通效果为基础,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也是如此。社会工作者应努力帮助父母提高自身素质,使其认识到与留守儿童沟通的重要性。父母角色的长期缺位给孩子的精神、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不是通过电话的沟通可以弥补的。留守儿童年龄尚幼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正是需要父母情感陪伴和引导教育的时期,却得不到任何的精神上的关爱,因此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工作者积极劝导父母转变现有的沟通理念,认识到与子女沟通的重要意义,一旦亲子关系破裂,将会留下一生难以弥补的遗憾,不能只注重眼下的经济利益,放弃对子女的互动的机会。

第二,提升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技巧。

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形式多种多样,社会工作者引导父母根据孩子不同次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可以通过视频、可视电话等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补足了电话中只对孩子嘘寒问暖,衣食起居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侧重于关注孩子内心情绪、情感的变化,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父母要学会倾听和换位思考,对待孩子像朋友一样要坦诚,把握住平等原则,禁止权威式的的命令与要求。

2、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个案辅导

外出父母离开家庭以后,把子女交由祖辈或其他亲友代为照料,监护人能照料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却忽略了和留守儿童的情感互动,同时使监护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子关系的作用。

,提升监护人的沟通意识。

监护人是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的人,但因为年龄差距太大,产生的代沟现象较为明显,缺乏深切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度不利。社会工作者帮助监护人改善思想观念,克服代沟障碍,提升沟通意识,明确自身作用。承担起看护管理留守儿童职责,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二,提高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因为监护人与留守在生活中和童相处时间较多,可以感知留守儿童情绪情感发展变化,成为生活中更了解留守儿童的人。同时监护人作用在大大提升,成为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互动的媒介。然而,通过访谈内容发现,各种原因的限制,监护人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社会工作者应该从责任感的角度对监护人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在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子关系建立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影响性技巧的应用

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辅导时,加强对影响性技巧的应用。

、提供信息。为提升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的亲子沟通技巧,根据经验和技巧,推荐有关亲子关系互动的电影、书籍等。

第二、自我披露。为了明确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的责任意识,社会工作者可以有选择的向服务对象披露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曾经处理过类似案件的方式,为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小组工作方法

支持小组与互动小组为小组工作常用方法,对于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同样适用。

1、家长支持小组

2、亲子互动小组

亲子互动小组参与者主要是留守儿童及其外出归来的父母,10人左右组成小组开展活动。外出父母因为多种条件制约回家期限较短,就算是回家也不知怎么跟子女互动,因此亲子关系非常陌生。亲子互动小组活动开展能够促进亲子深入情感交流。

为提供舒适的亲子沟通环境,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工作实务的有关方法以及留守儿童情感的需求,针对性设计了亲子互动活动,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留守儿童与父母在游戏中亲密接触、深入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游戏中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感。

家庭中亲子关系冲突是常见现象,社会工作者引导双方进行角色互换,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父母放下权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孩子也应该体会父母的不易,双方彼此包容,解决冲突,促进情感。

活动过后,社会工作者建议亲子相互谈论心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使孩子知晓,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可以直接提出,促进彼此之间情感的升华,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三)社区工作方法

整合社区资源、组织社会力量,应用社区方法修复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

1、整合社区资源

为了给农村留守儿童通过良好的外部条件,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寻找农村社区可以利用的资源。首先,社会工作者应以以村委会为依托,努力营造和谐村庄的氛围,引导监护人学习和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创造条件使留守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其次,定期举行亲子沟通宣讲会,组织留守儿童父母积极参与,讲解沟通技巧,进行相关培训,促进亲子关系亲密发展。更后,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取得联系,探讨构建有效亲子关系交流的模式,能够时间向留守儿童父母传达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2、组织社会力量

目前,大多数地方出台很多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但由于方案的具体实施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留守儿童问题在很长时间内会继续存在。因此,希望政策多多注重和制定相关、法规,为管理留守儿童保驾护航。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中代沟问题的例子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亲子关系中代沟问题的例子:如何化解亲子关系中的代沟冲突

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连接。

在亲子关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出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对它们的回答。

1、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关键在于沟通和理解。

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人空间。

建立亲密的关系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是通过互相尊重和关心,可以建立起稳固的亲子关系。

2、 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中的冲突?

冲突在亲子关系中是不可避免的。

当冲突发生时,父母应该保持冷静,并倾听孩子的观点。

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达成共识。

重要的是要尊重彼此的意见,并互相理解对方的立场。

如果冲突无法解决,寻求专注帮助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3、 如何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

信任是一个亲子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父母应该保持诚实和透明。

他们应该履行自己的承诺,并与孩子他们的想法和决策过程。

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心。

4、 如何处理亲子关系中的代沟?

代沟是不同年龄群体之间常见的问题。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观点和价值观,并尝试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同时,父母也可以与孩子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以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5、 如何平衡亲子关系和个人需求?

在亲子关系中,平衡个人需求和家庭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同时,父母也需要确保家庭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和责任。

平衡亲子关系和个人需求需要灵活性和妥协,但是通过沟通和理解,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时间、努力和沟通。

通过尊重、理解和信任,可以建立起稳固的亲子关系,并促进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亲子关系差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代沟问题吗?亲子关系已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家长的迷茫,孩子的痛苦很多来源亲子关系的疏离。亲子关系已经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建设好夫妻关系,给孩子接纳,尊重,欣赏,自由,规矩,给孩子关爱家人的机会。

亲子关系差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代沟问题吗?很多家长说,孩子和我们的关系很差,平时还没说两句就不耐烦了,只有顺着孩子、满足孩子的时候才能说上几句话,不知道怎么才能和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差有什么表现呢?

1、遇到事情不会找父母。父母是孩子更依赖的人,也是更信任的人,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他会时间找父母。比如:受伤了、受委屈了、和朋友引发矛盾等等。但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不会找父母,只会自己默默承受着,不想让父母知道,这说明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并不好。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沟通了,真的是代沟问题吗?导致亲子关系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1、家长会打孩子,在家有儿女中,刘梅虽然总是叫嚣的打孩子,但是因为有了夏东海的阻拦,还因为自己的爱子心切,所以三个孩子的家庭堪称幸福但是相对于二胖来说,因为父母的混合双打,导致的结果只方式不同,只能是保持敬畏,并不能让双方很好的相处,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孩子对待你的方式也就不同。

2、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差的原因,主要在于沟通减少,没有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以及缺少对彼此爱的表达。

3、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期望过高,而子女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不能满足父母的愿望。

亲子关系差与家长平时错误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像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过高或者是经常唠叨孩子,都会破坏亲子关系。

1、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孩子不是父母的品,唠叨不仅伤害亲子关系,也使父母的焦虑和压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等到了青春期,孩子很有可能会发生“出走”现象。

2、做事很拖沓。当家长教育孩子太严格,可能会导致孩子做事拖沓。因为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孩子做事特别害怕。因为害怕,所以更容易犯错,所以做事会更细心。别人可能需要1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他可能要2-3个小时才能完成。

怎样做才能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1、需要耐心。耐心,是拉近距离更好的调和剂,给彼此一点时间来消化之前的不愉快。

2、平时家长可以多和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带孩子出去玩,放松身心,也可以一起做游戏,这样能够有效的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的缓和关系。

影响亲子关系的更大问题之一,是家长太焦虑,同时错误的教育方法以及沟通方式,双方缺少边界,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要想改善亲子关系,要建立好边界,父母控制好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改善教育方式和学习沟通技巧,更好的和孩子平等沟通。

1、家庭亲子关系 跨越代沟,建立和谐的 家庭亲子关系 家庭亲子关系 跨越代沟,用心经营良好的亲子关系跨越代沟,用心经营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良亲子关系(代沟)产生的原因不良亲子关系(代沟)产生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的亲子关系现实生活中的亲子关系 家庭亲子关系 1、亲子关系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亲子关系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种:即志缘关 系、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这其中更为重 要和亲密的就是血缘关系,亲子关系就是 一种血缘关系。 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亲和子女之 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亦称父母子女关系, 它包括亲子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亲子之 间的情感等等,它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

2、 部分。 家庭亲子关系 更亲密的就是血缘关系,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 家庭亲子关系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去 铺垫子女的成功之,(当然,现实中满 意的父母少,失望的父母多。) 家庭亲子关系 2、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激励孩子成长的支柱、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激励孩子成长的支柱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作用是多方位的, 更重要的是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而“心态”是形成个性的核心因素。 家庭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作为一种情感方面的因素,虽然 不能直接介入学生认知结构本身,直接决 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它对学生的学习动 机、态度、情绪、性格等产生重大影响。 家庭亲子关系 在家庭中,情感质量往往具有决定

3、性的作用,亲 子关系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 败,好的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 例子:有一位小月同学,家庭亲子关系一直很好, 家庭氛围民主、和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亦 师亦友,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家长分 享、沟通,在这样的家庭中,小月没有把学习或 是家长、老师对她提出的一些要求当作一种负担, 而是认真愉快的去完成。 家庭亲子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的是成人的关怀 与情感的交流及抚慰!在一个人成长的过 程中,对于父母长辈的情感上的依赖是必 然的,也正是这种依赖,才能伴随着孩子 的健康成长,才能使孩子有安全感。如果 过早地隔断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过早地 割断了孩子与父母的情感

5、学 逃学,与父母顶撞等现象,均与家庭中的不良亲子 关系有关。 家庭亲子关系 案例3:妈妈偷看日记惹怒儿子 明明今年上初二,平时不爱和妈妈说话,这可 急坏了妈妈。没办法,明明的妈妈只能偷看他的日 记了解儿子的近况。明明发现后很生气,想和妈妈 说,但是苦于没有证据。 更后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在日记里面写了一篇 关于妈妈的文章,说妈妈怎样辛苦怎样伟大,还将 妈妈的白发夹在日记里面做保存。明明的妈妈一看, 很是感动,但是没有发现夹着的头发,还以为给弄 丢了,急忙摘了一根放进去。这下可好,原来夹白 头发只是明明用的计策,找出妈妈偷看日记的证据, 这下明明的妈妈可上当了。 家庭亲子关系 一位同学的信: 老师

7、社会青年。因此,在家里妈妈的唠 叨很多,对孩子的交友管得很严,对课余时间控 制得很死。母女俩只要一说话,就有很强的火药 味,谈话常常不欢而散。终于有一天,孩子离家 出走了。母亲饱尝了担忧着急和苦恼。 家庭亲子关系 案例5: 学生B也是一女孩,家庭条件很好,妈妈赋闲在家,照顾 她和另一女儿的生活,爸爸工作很忙。但母女关系却很紧 张。孩子的成绩不太好,现在学美术。妈妈对女儿的看管 很严,不让孩子在休息时间与同学外出。即便偶尔允许, 也要刨根问底,看看是和哪些人在一起。(注:当妈妈不 允许的时候,孩子会求助爸爸。爸爸对女儿几乎有求必应) 有时妈妈恼火了,会骂她打她;看到孩子常更换衣服,会 用剪刀把孩

8、子的牛仔裤剪掉。孩子和老师说起这些时会忍 不住落泪,表示不愿在家多呆也不愿多和妈妈说话。言语 中透着对妈妈的强烈不满甚至是不屑。一次交谈中,她甚 至说:“我用的又不是她的钱!”“我用的是爸爸的钱!” 等她老了,我看都不看她。亲情链条断了,出现孩子的亲 情冷漠。 家庭亲子关系 例子6:不只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与父母的关 系不太好,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中,也存在这 类现象。学生C在校各方面表现不错,是班上的 一个干部。可她在家也不愿和父母多说话,她不 喜欢爸爸,更不喜欢爷爷,和妈妈的交流也很少。 她曾对我说:“我从来不愿和他们多说 话!”“我爸爸对他自己的朋友都很好,就是对 我恶狠狠的。”说这些时

9、她脸上的表情很怪,不 屑、不满似乎还有怨恨。父母对她的表现也不满 意,常常挑刺,认为她学习不够用功。高一时爸 爸打过她一次,以后话就更少了。 家庭亲子关系 案例7:为了鸡毛蒜皮的一句话,在学校公 认的好学生的女儿三个月不理妈妈。 家庭亲子关系 一位高中班的一项有关亲子关系调查, 结果显示:相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 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甚至从不与父 母交谈。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0%的学生 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 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 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 从不与父母交流。由此看来亲子关系的改 善迫在眉睫。 家庭亲子关系 从对孩子的调查中发现

10、,孩子对家长的某 些行为表现厌恶。这些行为包括:增加作 业量而不允许娱乐;对成绩的期望过高; 搜查书包压制自由;家庭成员间闹矛盾; 父母打骂孩子等。 家庭亲子关系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有很多经验,希望孩子能接受我们有很多经验,希望孩子能接受 我们有一些教训,希望孩子能避免我们有一些教训,希望孩子能避免 我们有很多感悟,希望孩子能清醒我们有很多感悟,希望孩子能清醒 我们有一些缺憾,希望孩子能弥补我们有一些缺憾,希望孩子能弥补 我们好像知道孩子应走的,希望孩子我们好像知道孩子应走的,希望孩子 能去走,而且走好能去走,而且走好 为了孩子,为了家,我们希望孩子为了孩子,为了家,我们希望孩子 可怜天

11、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庭亲子关系 许多父母发现亲子沟通成了影响孩子成长首要问 题。 终日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却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 什么;本来是世间更亲的人,却在彼此之间出现 了隔阂,甚至彼此伤害;很多时候父母很想和孩 子聊聊天,可孩子却极为冷漠;不少孩子身上呈 现自控力差、性格脆弱、以自我为中心等一系列 不良品质 家庭亲子关系 一位妈妈告诉我们: 孩子经由父母细心呵护下,渐渐地成长。我们一 直认为自己是更了解孩子的。但现实生活中,您 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忙碌工作一天下来,到 家里只想休息,无暇顾及孩子一整天做了什么; 但突然间从同事、孩子的老师和同学口中听说了 有关孩子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情

12、,孩子从来不说; 学校开家长会时,才知道儿女在学校老师、同学 中的评价和我们以为的有落差就是这样不经 意间,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有了所谓的“代沟”。 家庭亲子关系 父母的辛苦与困惑父母的辛苦与困惑 事业事业 婚姻婚姻 亲子亲子 家庭亲子关系 现代父母真现代父母真是为难啊 刚生出来 听不懂 等懂事了 又讲不听 终于长大了 反而要你听他的 另一方面:逼孩子的是紧张的,原来是家 长 家庭亲子关系 现实亲子关系中父母的写照 忙:忙得不可开交。为家庭的生活、为孩子的学 费而忙。 芒:芒刺在背。孩子的行为问题越来越令人无所 适从,旧的教育方法行不通,新的方法自己又没 经验,也缺乏信心 茫:茫无头绪。高学历不

14、裕 家庭亲子关系 要太多 愛你一輩子 快跑的未必能赢 家庭亲子关系 玩太少 现在的社会压力太大,逃脱不了竞争,所以是 学习、学习再学习? 家庭亲子关系 知太少(情) 电视、电脑是知识获得的来源? 家庭亲子关系 坐太少 和孩子多久没有谈心了 要他听话,就先听他说话 家庭亲子关系 爱(给予)太多 猜猜我有多愛你 家庭亲子关系 变太少 买同样的菜作同 样的料理? 家庭亲子关系 现在的孩子 真的很难管 日记日记 300字字 早晨起来和吃完早饭后,和早晨起来和吃完早饭后,和 弟弟下象棋,弟弟下象棋, 下了一盘又一盘,一盘一盘下了一盘又一盘,一盘一盘 又一盘,又一盘, 下了一盘又一盘,下了一盘又一盘, 一

20、情绪。制自己的情绪。 阅历阅历上上 饱经风霜,有丰饱经风霜,有丰 富的人生经验。富的人生经验。 我们只是中小学生,未我们只是中小学生,未 真正走上大千社会。真正走上大千社会。 知识知识上上 父母掌握更多的父母掌握更多的 知识,但许多知知识,但许多知 识已显得陈旧。识已显得陈旧。 生活知识比家长少,信生活知识比家长少,信 息技术和家长在同一起息技术和家长在同一起 跑线上。跑线上。 家庭亲子关系 父父 母母 我我 们们 思想方法思想方法上上思想上求稳,思想上求稳, 容易倾向于保容易倾向于保 守守 思想开放,勇于创思想开放,勇于创 新,也易于偏激新,也易于偏激 行为方式行为方式上上处事冷静,谨处事冷

21、静,谨 慎,恪守准则。慎,恪守准则。 喜欢冒险,行为变喜欢冒险,行为变 化快,不拘传统。化快,不拘传统。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上上承担家长、监承担家长、监 护人、职业人护人、职业人 员等复杂的多员等复杂的多 种角色种角色 主要是子女、学生、主要是子女、学生、 被监护人等角色被监护人等角色 家庭亲子关系 年龄年龄 上面的表格说明了什么?上面的表格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想一想: 代代 沟沟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实质实质多重代际差异多重代际差异 经历、经验、社会地位、生活经历、经验、社会地位、生活 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行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行 为方式等为方式等 父父 母母 观观 点点 严严 也也

22、是是 一一 种种 爱爱 孩孩 子子 不不 买买 账账 家庭亲子关系 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 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 总是一句总是一句“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就打发了我。平日里,你要她向平日里,你要她向 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 的,她却津津乐道。的,她却津津乐道。 这是什么心这是什么心 理理,有何表现有何表现? 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

23、了锁,难道年仅14 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 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学校生活日记,几张明星照片,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学校生活日记,几张明星照片, 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可为此,女儿与我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可为此,女儿与我 大吵了一场。大吵了一场。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 女儿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女儿飘然离我远去。我的心隐隐作痛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 这种心理有这种心理有 什么危害什么危害? 惩罚自己惩罚自己, ,伤害父母伤害父母 家庭亲子关系 逆反心理

24、的表现逆反心理的表现 v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 v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 v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家庭亲子关系 与孩子争执或冷战时,家长的心理感受:与孩子争执或冷战时,家长的心理感受: 家庭亲子关系 一名四川籍来无锡打工的中年人何存素一名四川籍来无锡打工的中年人何存素, 前天傍晚儿子放学后一直没有回家,到了晚上前天傍晚儿子放学后一直没有回家,到了晚上 1111点左右,丈夫蒲昌理说要出去找儿子,由于点左右,丈夫蒲昌理说要出去找儿子,由于 儿子很喜欢在附近的网吧上网打游戏,蒲昌理儿子很喜欢在附近的网吧上网打游戏,蒲昌理 便

25、在附近的几所网吧寻找,后来在泰伯花苑门便在附近的几所网吧寻找,后来在泰伯花苑门 口的一家网吧内找到了正上网上得起劲的儿子口的一家网吧内找到了正上网上得起劲的儿子 蒲红星。蒲红星。 儿子一看到父亲来了,拔腿就往门外跑,儿子一看到父亲来了,拔腿就往门外跑, 父亲追赶儿子父亲追赶儿子 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要追赶儿子?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要追赶儿子? 家庭亲子关系 上文中,因上网而被父亲追赶的儿子不知怎的上文中,因上网而被父亲追赶的儿子不知怎的 掉下了桥边的一处豁口,看到儿子跌入河中,掉下了桥边的一处豁口,看到儿子跌入河中, 蒲昌理为救孩子立即跳入河中,由于父子俩都蒲昌理为救孩子立即跳入河中,由于父子俩都 不

26、通水性,儿子开始大声呼救,附近有人听到不通水性,儿子开始大声呼救,附近有人听到 呼救声后就报了警,有村民和民警找来呼救声后就报了警,有村民和民警找来 一张梯子从豁口处递下,儿子在父亲帮助下通一张梯子从豁口处递下,儿子在父亲帮助下通 过梯子爬上岸被救起,蒲昌理却溺水身亡。对过梯子爬上岸被救起,蒲昌理却溺水身亡。对 于事发原因,一名看到事发经过的群众有不同于事发原因,一名看到事发经过的群众有不同 的说法。据他介绍,当时父亲从网吧找回儿子的说法。据他介绍,当时父亲从网吧找回儿子 后一责骂儿子,儿子一赌气跳入河中寻死,后一责骂儿子,儿子一赌气跳入河中寻死, 父亲看到儿子真的跳下河十分着

27、急,不顾自己父亲看到儿子真的跳下河十分着急,不顾自己 不懂水性下水去救儿子,结果酿成了惨剧。不懂水性下水去救儿子,结果酿成了惨剧。 家庭亲子关系 寻找“爱心”-越来越疏远的亲子关 系 不良的亲子关系,一个沉重的话题。 家庭亲子关系 六种亲子冲突类型六种亲子冲突类型 1、命令者的角色命令者的角色:把电视关掉,立刻回房间做功课! 孩子:关掉就关掉,有什么稀奇! 2、法官的角色法官的角色:哭什么哭,你准是又和人吵架了! 孩子:我被同学撞了,你们不分青红皂白却说我和别人撞! 3、威胁者的角色威胁者的角色:下次再考这种坏成绩,休想再进家门一步! 孩子:不回来更好,反正你们都看我不顺眼! 4、说教的角色说

29、学校学习不专心; 对孩子期望太高,造成孩子极端唱反调或逃避;权威式教育使孩子拖拖 拉拉,将来到社会适应力较差。因此,要注意平时跟孩子互动时要避免上述 各点。 证严法师曾经说过:更好的教育是给孩子一句好话,若每天唠叨骂 他,他就会变成你骂的一样,故要多赞美,多肯定。如在你急着纠正孩子的 缺点前,先找出他的一个优点,然后强化他的优点,亦即给孩子下好的魔咒, 不要做语言伤害。 家庭亲子关系 重儿童的智力发展、轻情绪社会化发展重儿童的智力发展、轻情绪社会化发展 重儿童的学历水平、轻实际技能获得重儿童的学历水平、轻实际技能获得 重儿童的出人头地、轻与人和谐相处重儿童的出人头地、轻与人和谐相处 重儿童的生

32、姻的葬礼吗 家庭亲子关系 保姆背后的神秘嘴唇 家庭亲子关系 倾斜的房屋 家庭亲子关系 (一)学会爱孩子改变观念 我们的爱太沉重,太功利。 因为急功近利,我们缺乏耐心,我们苛责孩子。因为急功近利,我们缺乏耐心,我们苛责孩子。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 了为人父母的急功近利。了为人父母的急功近利。 比如,早上一醒来就开始指责:快点起床,不然 要迟到;认真刷牙,不然要长虫牙;一定要吃鸡 蛋喝牛奶,不然营养不良。孩子放学一回来,又 开始指责:衣服怎么这么脏,快点洗手;快去做 作业;快点吃;快点睡觉。无数个无数个“快快”,堆积,堆积 起来的起来

35、听用心倾听 现实情形:无话可说无语的尴尬,话不 投机无话可说 我们的身边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话语(父母)1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 了,跟大人一句话没有,可见了他那帮小 伙伴,话可多呢” 话语(孩子)2 “我妈可烦呢,没说两句 话就开始教育我,真没劲” 家庭亲子关系 再听听 1孩子摔倒了,妈妈说:“快点, 给我站起来!” 2孩子拿着成绩单,怯怯地递 给妈妈,妈妈看了一眼,抛 过来一句话:“你真给我丢 脸!” 3孩子想去奶奶家过周末,妈 妈不同意,孩子坚持去,妈 妈说:“我就是不同意。” 父母心中还有孩子吗? 家庭亲子关系 倾听的前提尊重 尊重孩子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不是 一种姿态,尊重

36、不是一种手段,尊重是一 种做人的原则。 孩子更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 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 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 逐渐建立起来的。 家庭亲子关系 我们做到尊重孩子了吗 在有些人眼里,孩子是自己 的私有财产,子女必须一切 听从大人的安排。这样的父 母往往把孩子置于完全依附 家长自己的位置上,没有把 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 对待。一旦孩子的行为与他 们的意志相左,或达不到他 们的期望与要求,斥骂、棍 棒随之而下。 家庭亲子关系 倾听的前提尊重 1、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不能用 “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 更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 “我数到一

37、、二、三否则”“你 应该”,“你真笨”、“你傻”、“你太让 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 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 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家庭亲子关系 倾听的前提尊重 2、尊重孩子,就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尊重孩子,就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 然规律。然规律。 3、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4、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尊重孩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5、尊重孩子,就要正视孩子间的差异。、尊重孩子,就要正视孩子间的差异。 家庭亲子关系 父母要有足够的勇气承认并正视 孩子间的差异,要怀着沉稳的

38、心 态耐心引导孩子,以他们自己的 速度成长。父母要牢记,对孩子 的信任与尊重是促使孩子健康成 长的更佳营养品。 家庭亲子关系 不尊重孩子,更大的受害者是不尊重孩子,更大的受害者是 自己自己。 家长:家长: 分数低分数低 耳光耳光 不听话不听话 训斥训斥 身体弱身体弱 00000000 笑脸比分数重要笑脸比分数重要 会讲理的孩子比听话的孩子更好 有啥好训斥的呢?训斥有啥好 ? 家庭亲子关系 学会倾听 (一)有专门的时间倾听孩子。 定期给孩子“专门时间”,不 做任何事,克制自己,不要去指导 孩子,意味着你开始尊重孩子的判 断力,开始倾听他急于摆脱的紧张 及其他感受。 家庭亲子关系 学会倾听 (二)

39、以游戏的方式倾听、帮助孩子。 以积极的方式做出反应。孩子在游 戏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让你扮演弱小 无能的角色时,孩子就会感到有足够的 自信向你表露他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给孩子立规矩。要用认真的语气让 她知道你不允许她伤害你或打破东西。同时 采取行动制止孩子的过分行为,不必提高声 调也能有效地制止他。 家庭亲子关系 学会倾听 (三) 倾听孩子更深的感受。 允许孩子表露情绪,直到他平静下来, 对孩子很有益。 孩子开始哭或发脾气时,父母要和蔼、 持续地倾听,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讲几 句关心的话,但不要多。 家庭亲子关系 学会倾听 (四)倾听孩子的哭泣。 不要打断他的哭泣,哭泣是自然的康复过程。 大

40、哭不止,直到不快情绪消失,孩子有时候 说不出自己的感觉。 我们太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类似 “不 就是撕坏了一份作业嘛,别没完没了!”这 样的话只会羞辱孩子。 靠近孩子,轻轻地搂住他,鼓励孩子看着你 的眼睛。 请孩子把他的烦恼告诉你 孩子委屈越深,越不容易开口谈。先哭后谈, 这就是一般的规律。 家庭亲子关系 学会倾听 (五)倾听孩子的恐惧 搂紧孩子,即使孩子拼命要推开你,你也要坚持 靠近他。 孩子需要一个宣泄恐惧的对象。如果你心平气和 地允许他挣扎、哭泣和发抖,就能加快他摆脱恐 惧的康复过程。 对孩子解释你为什么要守在他身边。 孩子会迫切地期望自己不必去体验恐惧。为了表 明你不是要为难他,你

41、要一再向他解释你为什么 要守在他身边。 家庭亲子关系 学会倾听 (六)倾听孩子的愤怒。 孩子愤怒时,情绪激烈,说理很少 奏效。 怒气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或者某 个可怕的经历,你要留在他身边, 尽可能了解问题的根源。 克制自己要说教、斥责或批评孩子的欲望。 家庭亲子关系 2、会说有话好好说 说的内容无外乎两类:赞美与批评 赞美不等于夸,批评不等于骂 无论赞美还是批评,要讲艺术性。 教育是一门艺术。 家庭亲子关系 口 口可唱歌,口可骂人。 可出善语,可出恶言。 也可赞美,也可造孽, 端看一念之间。 早上好,午休好吗,上小心。 也许完整的家庭没有了,但是,对于孩子的关爱不能没有。 不夸先天的美丽,

43、 用用 1 我看了一本书,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我看了一本书,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 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好好休息一会。 妈妈我相信你是个有自控能妈妈我相信你是个有自控能 力的孩子。力的孩子。 关爱和督关爱和督 促促 2 你还记得你四岁的时候,我们去旅游吗?你还记得你四岁的时候,我们去旅游吗? 那次你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你能做很多事那次你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你能做很多事 情了,你很快就能独立了。情了,你很快就能独立了。 你有了责任感。你有了责任感。肯定和希肯定和希 望望 3 儿子,我觉得你总能做一番什么大事业的。儿子,我觉得你总能做一番什么大事业的。 你是一个有作

44、为的人。你是一个有作为的人。鼓励和希鼓励和希 望望 4 实际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学习好实际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会学习好 的。的。 你的学习潜力很大。你的学习潜力很大。积极暗示积极暗示 5 你爸爸回来之前,你做完作业他会非常高你爸爸回来之前,你做完作业他会非常高 兴,而且你有时间和他下棋了兴,而且你有时间和他下棋了 我们都爱你。我们都爱你。为他着想为他着想 6 你背完课文是妈妈的好儿子,你背不下来,你背完课文是妈妈的好儿子,你背不下来, 你也是妈妈的好儿子。你也是妈妈的好儿子。 你是可爱的好儿子。你是可爱的好儿子。爱与自尊爱与自尊 7 买李宁服穿,能增加你的自信,对你学习买李宁服穿,能

45、增加你的自信,对你学习 有好处,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买?有好处,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买? 我们永远支持你。我们永远支持你。高贵的购高贵的购 买动机买动机 8 把作业做利索了,看电视也能安心,否则把作业做利索了,看电视也能安心,否则 边看电视,边想着作业的事,影响看电视。边看电视,边想着作业的事,影响看电视。 我们一切都为了你着想我们一切都为了你着想爱与尊重爱与尊重 家庭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的说话技巧障碍 a。批评。(“看看你这样子,全身都让我看不顺眼”) b。责备。(“自己的桌子不会整理啊!像个垃圾虫”) c。辱骂。(“死孩子,生了你,真是祖宗八代倒了楣”) d。嘲讽。(“上次三科不及格,这次四科不

46、及格,下次就可想而知了”) e。命令。(“你待在厕所已经超过三分钟了,现在就给我出来。”) f。说教。(“少花点钱,父母赚钱不容易”) g。威胁。(“你再考不及格,我就不让你出去玩”) h。过量的询问。(“你出去干嘛?和谁在一起?在一起做什么?干嘛不待在 家里?”) i。适当的询问。(“你那朋友阿财,又来找你借钱了,女朋友又要堕胎了, 是不是?”) j。不信任。(“你真的做得到吗?”) k。争辩。 l。建议。(“去和老师说嘛,求他改掉旷课”) m。比较。(“你能和你堂弟比吗?”) n。报复。(“你不听我的,也别想让我帮你”) o。不理会。(“别烦我,我只有一条命”) p。说话速度太快。 q。太

47、在意处罚孩子。 r。太在意让孩子学到教训。(“活该,早告诉过你”) s。不给孩子信心。(“没有一样事你能做得好的,没用的东西”) 家庭亲子关系 你的沟通方式,将决定孩子的性格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他学 会了有耐心会了有耐心 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他学 会了赏识他人会了赏识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他学 会了爱惜自己会了爱惜自己 一个孩子在充满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接受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他学 会了安慰别人会了安慰别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

48、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他 学会了立定志向学会了立定志向 一个孩子在充满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他学 会了慷慨助人会了慷慨助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正义真理他学会了正义真理 家庭亲子关系 你的沟通方式,将决定孩子的性格 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他学会 了信任他人了信任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友爱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友爱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他学会了 热爱他人热爱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他学会了 争论反抗争论反抗 一个

49、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他学会了 忧虑害怕忧虑害怕 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他学会了 谴责他人谴责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怜悯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怜悯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他学会了 自哀自怨自哀自怨 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他学会了 贪得无厌贪得无厌 一个孩子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耻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他学会了 自觉有罪自觉有罪 一个孩子在充满挑剔的环境下成长一个孩子在充满挑剔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他学会了 吹毛求疵吹毛求疵 家庭亲子关系 3、会做用行动

50、告诉孩子 家长是孩子更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孩子,也左右着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父母首先应该给孩子做榜样,孩子在心里真正 敬重你了,才可以做到真心听从你的建议和意 见。”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一颗天真无邪的眼睛,能 像摄像机一样摄下父母的举动,像录音机一样录 下父母的言行。父母说话和气举止文明,孩子慢 慢也会变得懂礼貌;父母经常吵架,举手打人张 口骂人,孩子性情也会变得乖戾。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聪明的家长总是跟在孩 子的后面,愚昧的家长总是堵在孩子的前面。” 家庭亲子关系 好孩子是好孩子是“暗示暗示”出来的出来的 家庭亲子关系 v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父母们老师为了孩

51、子的健康成长,请父母们老师 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 笑,一个爱抚的拍肩动作,打一下小笑,一个爱抚的拍肩动作,打一下小 屁股,都会给孩子带来轻松和愉悦。屁股,都会给孩子带来轻松和愉悦。 家庭亲子关系 从从家有儿女家有儿女看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看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 家庭亲子关系 (一)(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中中 家长身份与角色家长身份与角色 在面对孩子时,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己和在面对孩子时,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己和 孩子的身份:孩子的身份: (一) 家长不是超人,

52、也不是完美的人,家长只是 平常人。所以,家长需要承认自己: 会胜,也会败。 有心情好的时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比一些人聪明,也比一些人蠢。 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强,在另一些事情上能力弱。 不能拥有所有想要的东西。 不能永远没有错。 家庭亲子关系 (一)(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中中 家长身份与角色家长身份与角色 (二) 家长与孩子有相同的需要。因为家长与孩子 都是人,所以: 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别人对他们和蔼、友善;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做得好的时候有人赞赏;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在做得不好时,有人谅解和鼓励;孩子 也一样。

53、 当感到悲痛、烦恼、颓丧的时候,家长希望有人 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是一样。 家庭亲子关系 (一)(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中中 家长身份与角色家长身份与角色 (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家长,永远给孩子爱 和支持。所以: 孩子成功,家长喜悦。 孩子快乐,家长觉得开心。 孩子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家长不断地予以 鼓励和嘉许。 每次孩子倒下再爬起来,家长都给予支持。 家庭亲子关系 (一)(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中中 家长身份与角色家长身份与角色 (四)家长用说话和行为来实现上面的道理,因此所 说的与所做的一致: 在孩子面前,家长无须永远正确、成功、愉快。 家长不害怕对孩子承认错误。 面对孩子,家长无

55、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成熟期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家庭亲子关系 前五个阶段前五个阶段 阶段阶段孩子的需要或行孩子的需要或行 为为 若在这一阶若在这一阶 段孩子的需段孩子的需 要得到满足要得到满足 若家长未能若家长未能 在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 满足孩子的满足孩子的 需要需要 由于孩子的由于孩子的 需要未能从需要未能从 家长那里得家长那里得 到满足,长到满足,长 大后可能会大后可能会 出现以下的出现以下的 个性个性/ /特征特征 与此阶段有与此阶段有 关的成人心关的成人心 理障碍理障碍 阶段阶段 0 0至至1.51.5岁岁 信任与不信任信任与不信任

56、 肚饿肚饿被喂食物被喂食物 受惊受惊被拥抱被拥抱 哭泣哭泣被拥抱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让孩子知道他的 重要性及家长多重要性及家长多 么需要他么需要他 孩子会觉得孩子会觉得 生长在一个生长在一个 安全的地方。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会长大后,会 是一个开朗是一个开朗 及信任别人及信任别人 的人的人 孩子会觉得孩子会觉得 生长在一个生长在一个 不安全的地不安全的地 方方 1 1表现出一表现出一 种异乎寻常种异乎寻常 及极度害怕及极度害怕 被遗弃的表被遗弃的表 现现 2 2拼命地寻拼命地寻 找一个依赖找一个依赖 对象对象 3 3需要别人需要别人 照顾照顾 4 4深信不能深信不能 信任任何人信任任何人

57、竭力维持毁竭力维持毁 灭性的感情灭性的感情 关系,而且关系,而且 展示偏执狂展示偏执狂 症的倾向,症的倾向, 如暴饮暴食,如暴饮暴食, 或过分地需或过分地需 要别人的夸要别人的夸 奖奖 家庭亲子关系 前五个阶段前五个阶段 阶段阶段孩子的需要或孩子的需要或 行为行为 若在这一阶段若在这一阶段 孩子的需要得孩子的需要得 到满足到满足 若家长未能在若家长未能在 这一阶段满足这一阶段满足 孩子的需要孩子的需要 由于孩子的需由于孩子的需 要未能从家长要未能从家长 那里得到满足,那里得到满足, 长大后可能会长大后可能会 出现以下的个出现以下的个 性性/ /特征特征 与此阶段有关与此阶段有关 的成人心理障的

58、成人心理障 碍碍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1.51.5至至3 3岁岁 自主与羞愧自主与羞愧 孩子开始学习孩子开始学习 如何控制自己如何控制自己 的生理机能及的生理机能及 注意到身体的注意到身体的 能力及限制能力及限制 (如控制大小(如控制大小 便)便) 如果有家长支如果有家长支 持及受到尊重持及受到尊重 的对待,他会的对待,他会 获得充满自主获得充满自主 能力的感觉及能力的感觉及 觉得他自己对觉得他自己对 这个世界有一这个世界有一 份影响份影响 若孩子在这个若孩子在这个 阶段中得不到阶段中得不到 鼓励,或感受鼓励,或感受 到恶意的批评到恶意的批评 及嘲笑,尤其及嘲笑,尤其 是在他尝试学是在他尝试学

59、习如何控制大习如何控制大 小便的过程中,小便的过程中, 他很容易会产他很容易会产 生害羞及惭愧生害羞及惭愧 的感觉的感觉 1 1经常觉得自经常觉得自 卑、无用及不卑、无用及不 可爱可爱 2 2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 在世界上有存在世界上有存 在的理由在的理由 3 3把自己雕塑把自己雕塑 成个必须依靠成个必须依靠 别人的人别人的人 4 4觉得自己生觉得自己生 存的权利取决存的权利取决 于对别人的重于对别人的重 要性要性 5 5经常作出不经常作出不 恰当的道歉恰当的道歉 不知道自己真不知道自己真 正需要些什么,正需要些什么, 不能拒绝别人不能拒绝别人 的要求,害怕的要求,害怕 有新的经验,有新的经验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中代沟问题的例子”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亲子关系中代沟问题的例子:如何化解亲子关系中的代沟冲突

亲子之间的代沟:理解、应对与弥合

一、引言

在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子女成长,亲子之间难免会出现代沟,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代沟是指由于年龄、经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父母与子女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能导致沟通困难,甚至影响家庭和谐。本文将探讨亲子代沟产生的原因,如何理解和应对亲子代沟,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弥合这种代沟。

二、亲子代沟产生的原因

1、 年龄差异:父母和子女之间年龄差距较大,导致观念、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2、 经验差异:父母与子女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不同,导致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

3、 文化背景:家庭成员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影响他们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和价值观。

4、 教育背景:父母与子女的教育背景可能影响他们的沟通方式和理解能力。

5、 心理因素:父母的期望与子女的实际表现可能存在落差,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三、如何理解和应对亲子代沟

1、 增进沟通:建立开放、诚实的沟通渠道,鼓励父母与子女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2、 尊重彼此:尊重彼此的差异,不要试图强加自己的观点。

3、 理解与包容:理解子女的想法和行为,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和自由。

4、 寻求共同点:寻找共同的兴趣和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联系。

5、 教育和成长: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技巧和应对代沟的能力。

亲子之间的代沟是家庭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增进沟通、尊重彼此、理解与包容、寻求共同点以及教育和成长等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和弥合这种代沟。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努力,而理解和应对代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

亲子关系差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代沟问题吗?亲子关系已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家长的迷茫,孩子的痛苦很多来源亲子关系的疏离。亲子关系已经成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建设好夫妻关系,给孩子接纳,尊重,欣赏,自由,规矩,给孩子关爱家人的机会。

亲子关系差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代沟问题吗?很多家长说,孩子和我们的关系很差,平时还没说两句就不耐烦了,只有顺着孩子、满足孩子的时候才能说上几句话,不知道怎么才能和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差有什么表现呢?

1、遇到事情不会找父母。父母是孩子更依赖的人,也是更信任的人,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他会时间找父母。比如:受伤了、受委屈了、和朋友引发矛盾等等。但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不会找父母,只会自己默默承受着,不想让父母知道,这说明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并不好。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沟通了,真的是代沟问题吗?导致亲子关系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1、家长会打孩子,在家有儿女中,刘梅虽然总是叫嚣的打孩子,但是因为有了夏东海的阻拦,还因为自己的爱子心切,所以三个孩子的家庭堪称幸福但是相对于二胖来说,因为父母的混合双打,导致的结果只方式不同,只能是保持敬畏,并不能让双方很好的相处,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孩子对待你的方式也就不同。

2、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差的原因,主要在于沟通减少,没有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以及缺少对彼此爱的表达。

3、父母对子女的学业期望过高,而子女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不能满足父母的愿望。

亲子关系差与家长平时错误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像家长平时对孩子要求过高或者是经常唠叨孩子,都会破坏亲子关系。

1、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孩子不是父母的品,唠叨不仅伤害亲子关系,也使父母的焦虑和压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等到了青春期,孩子很有可能会发生“出走”现象。

2、做事很拖沓。当家长教育孩子太严格,可能会导致孩子做事拖沓。因为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孩子做事特别害怕。因为害怕,所以更容易犯错,所以做事会更细心。别人可能需要1个小时能完成的事情,他可能要2-3个小时才能完成。

怎样做才能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1、需要耐心。耐心,是拉近距离更好的调和剂,给彼此一点时间来消化之前的不愉快。

2、平时家长可以多和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带孩子出去玩,放松身心,也可以一起做游戏,这样能够有效的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的缓和关系。

影响亲子关系的更大问题之一,是家长太焦虑,同时错误的教育方法以及沟通方式,双方缺少边界,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要想改善亲子关系,要建立好边界,父母控制好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改善教育方式和学习沟通技巧,更好的和孩子平等沟通。

亲子代沟现象初探一、引言

在人类社会中,亲子关系是更基本、更重要的家庭关系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亲子之间的代沟现象愈发显著,这给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亲子代沟现象的起因、影响及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二、亲子代沟现象的起因

1、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交习惯等都在不断变化,而亲子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因此双方对这些变化的接受度和适应度也会有所不同。

2、家庭角色分工: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父母处于权威地位,子女需要遵从父母的意愿。然而,随着社会平等意识的提高,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导致亲子间的权力平衡发生变化。

3、教育方式: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念来教育子女,而忽视了子女的个性和需求,这也会导致亲子间的冲突和代沟。

三、亲子代沟现象的影响

1、家庭关系紧张:亲子代沟可能导致双方沟通不畅,产生误解和矛盾,进而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

2、子女成长受阻:亲子代沟可能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方式,使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指导和支持。

3、社会问题:亲子代沟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青少年犯罪、心理健康问题等。

四、如何应对亲子代沟现象

1、增强沟通:父母应主动与子女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兴趣和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同时,也要向子女传递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2、改变教育方式:家长应尊重子女的个性和需求,采用更灵活、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平等意识:父母应放下权威身份,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共同参与家庭决策。

4、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强对亲子关系的和支持,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代沟问题。

亲子代沟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家庭关系的和谐,也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通过增强沟通、改变教育方式、建立平等意识以及社会支持等措施,我们可以逐渐缓解亲子代沟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在当今社会,代沟现象愈发引人。它不仅存在于不同年龄段之间,还涉及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差异。本文将简要介绍代沟现象的背景和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探讨代沟现象的影响,并讨论解决代沟问题的对策,更后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

一、代沟现象简介

代沟现象是指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产生的隔阂、误解和难以相互理解的现象。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代沟现象愈发明显。

二、代沟现象的原因

1、成长环境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成长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导致他们在生活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

2、个人经历不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职业发展都会影响其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事方式,进而产生代沟。

3、社会压力影响:社会变革、科技进步等外部压力会使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加剧代沟。

三、代沟现象的影响

1、家庭矛盾:家庭成员之间的代沟可能导致相互不理解,引发家庭矛盾。

2、沟通障碍:在职场、社交等场合,代沟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影响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3、相互理解困难:代沟过深可能导致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理解困难,影响社会和谐与进步。

四、解决代沟问题的对策

1、沟通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以求达成共识。

2、理解尊重:理解并尊重对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差异。

3、平等相处:倡导平等的交流氛围,避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态度,建立平等的相处模式。

4、知识普及: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提高人们对代沟现象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年代、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5、共同经历:创造机会让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参与活动、项目等,增进彼此了解,缩小代沟。

五、实例分析

1、家庭面:例如,年轻一代与父母一代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可能存在代沟。年轻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社交技能,而老一辈可能更倾向于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通过有效沟通,双方可以寻找妥协方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学校面: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与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代沟。对于年长一代,他们可能更熟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而年轻一代则可能更渴望参与式、实践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了解彼此的需求和习惯,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社会面:例如,不同年代的职工可能在工作中面临代沟。老一辈工作者可能更注重工作稳定性和传统价值观,而年轻一代则可能更追求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灵活的工作方式。用人单位可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帮助员工之间建立互信,缩小代沟,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代沟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它受到成长环境、个人经历和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代沟不仅可能导致家庭矛盾、沟通障碍和相互理解困难等问题,还会对社会和谐与进步产生负面影响。为解决代沟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沟通、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差异等对策。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代沟问题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面都有所表现,而且对于不同场景,解决对策也有所不同。然而,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认识到代沟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个人、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当今社会,代沟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人们的焦点。代沟是指不同代际之间在思想、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隔阂。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代沟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定义、产生背景、研究现状、对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代沟现象的定义

代沟现象是指不同代际之间在思想、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隔阂。这种差异和隔阂可能表现为两代人之间的误解、冲突甚至对立。代沟现象的产生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不同的社会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从而导致代际之间的差异和隔阂。

二、代沟现象的产生背景

代沟现象的产生背景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变迁是代沟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年轻一代和老一代之间的差异和隔阂也越来越明显。其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也导致了代沟现象的产生。例如,政治体制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转型、文化观念的多元化等都引起了代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三、代沟现象的研究现状

针对代沟现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社会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代沟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社会学家们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来解释代沟现象的本质,以及两代人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此外,研究者们还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调查了代沟现象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表现和影响。

四、代沟问题的对策

为了缓解代沟现象带来的问题,需要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对策。首先,个人要增强沟通和理解能力,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其次,家庭要注重代际沟通,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促进家庭和睦。更后,社会也需要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教育、传承优秀文化等方式来缩小代际之间的差异,促进社会和谐。

代沟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缓解代沟现象带来的问题,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代沟现象可能会更加复杂多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代沟现象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引言

在当今的美国图书业中,一种被称为“自”的现象正逐渐引起人们的。自是指作者自主制作和发行图书的行为,不经过传统商的中间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自的方式,对传统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美国图书业“自”现象的起源和发展、产生原因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背景

美国图书业的发展历程曲折而丰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图书业都是由几家大型社主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兴的社和书店开始崭露头角。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原因分析

美国图书业“自”现象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首先,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制作和发行图书变得更为便捷和经济。通过在线平台,作者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作品直接推向场,大大降低了成本。其次,场竞争的加剧也是推动自现象的重要因素。社为了在激烈的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始寻求与作者的合作,为作者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收益。此外,作者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价值和地位,更愿意自主掌控自己的作品。

影响评估

美国图书业“自”现象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对于作者而言,自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收益,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读者来说,自现象的兴起丰富了他们的阅读选择,让他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于商来说,自现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自平台为商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传统社需要应对新兴自模式的冲击,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此外,自现象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阅读体验。然而,自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可能对读者的选择造成困扰,以及作者与社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等。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美国图书业“自”现象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场竞争的持续加剧,越来越多的作者可能会选择自的方式。同时,自平台也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作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然而,这也给传统社带来了挑战,他们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适应场的变化。例如,他们可以与自平台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图书产业的发展。此外,社还需要更多地和尊重作者的权利和利益,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创作人才。

总的来说,美国图书业“自”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技术进步和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对传统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它也为作者、读者、商和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未来,随着自模式的逐渐成熟和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和新颖的商业模式涌现,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多样性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孩子成长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亲子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更加紧密的互动。在此背景下,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目的和实施过程,以及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二、少年儿童阅读现状与问题

当前,少年儿童的阅读状况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许多孩子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同时为家长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

三、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与目的

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在于:

1、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3、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4、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拓宽知识面。

活动目的在于:

1、增强家长对亲子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2、提高家长指导孩子阅读的能力;

3、搭建一个平台,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4、推动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活动开展的具体措施与实施过程

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主要措施包括:

1、定期举办亲子阅读讲座和培训,邀请专注人士为家长和孩子讲解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2、设立专门的亲子阅读区域,提供丰富的亲子阅读资源,包括图书、绘本、音频等;

3、组织亲子读书会,让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心得和感悟;

4、开展个性化亲子阅读指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不同需求的家长,提供专注的阅读建议和方法;

5、制定亲子阅读计划和推荐书目,帮助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阅读时间和内容;

6、鼓励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活动,建立家长交流平台,成功经验和心得。

实施过程如下:

1、确定活动方案和计划,明确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和地点;

2、宣传与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宣传,吸引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

3、组织与实施:按照计划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五、活动的效果与影响

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影响。首先,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参与活动的孩子在阅读理解、自主阅读和思维方面表现出较大的进步;其次,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得到了加强,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并能够积极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更后,亲子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密切,亲子阅读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互动平台,共同阅读的快乐。

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初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家长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动员。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家长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活动方案,以满足不同需求。

展望未来,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活动应该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孩子和家长们喜爱的活动之一。可以进一步拓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增加互动游戏、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以及推出更多的主题活动和专题讲座。要注重数字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进线上亲子阅读活动,以便满足更多家庭的需求。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亲子阅读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阅读方式。亲子阅读不仅能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本文将初步探讨学前儿童亲子阅读行为模式。

一、学前儿童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1、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学前儿童正处于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非常强烈。通过亲子阅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接触各种类型的书籍,帮助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2、增强家长与孩子的情感

亲子阅读是一种亲子互动的过程,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阅读一本书,读书的快乐和感悟。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3、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

通过亲子阅读,学前儿童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这对于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发展非常有益。同时,亲子阅读还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

二、学前儿童亲子阅读行为模式

1、共同选择书籍

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选择喜欢的书籍,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同时,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书籍,以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

2、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开展亲子阅读的重要条件。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立专门的读书区域,摆放舒适的椅子和桌子,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开展亲子阅读,让孩子形成定时阅读的习惯。

3、多形式的阅读方式

亲子阅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如共读、自读、听读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图画丰富的绘本或故事书进行共读;对于已经有阅读能力但尚不熟练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读;对于不识字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听读的方式,为他们朗读书籍内容。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能够增加亲子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4、互动交流

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读书的感悟和心得。例如,家长可以向孩子提问书中的内容,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主题和情节,引导孩子深入思考。这种互动交流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亲子阅读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阅读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为了更好地开展亲子阅读,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选择书籍、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采用多形式的阅读方式和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些措施,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数字代沟是指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之间,由于对数字技术、数字产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差异而产生的鸿沟。在同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存在着数字代沟,这种代沟不仅存在于技术应用上,还涉及到生活方式、价值观、沟通方式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以为例,探讨同一个家庭中生和父母之间数字代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生与父母数字代沟现象

在同一个家庭中,生和父母之间数字代沟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应用能力差异

生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对数字技术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而父母则往往受到传统思维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这种技术应用能力差异导致父母和子女在使用、信息获取、社交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2、沟通方式不同

生作为年轻的社交媒体用户,更习惯于使用等社交媒体进行沟通交流。而父母往往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短信等方式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的不同不仅导致双方在沟通效率上的差异,也会影响双方在相互理解上的难度。

3、社交方式不同

生在社交方面更倾向于通过朋友圈等方式展示自我、表达情感。而父母往往更注重实际的社交活动,对于虚拟的社交空间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感。这种社交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双方在社交方面的代沟。

二、数字代沟产生的原因

数字代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差异

生和父母之间存在年龄差异,这种年龄差异导致了两代人在成长环境、教育水平、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生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对于数字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较高,而父母往往受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

2、缺乏有效沟通

生和父母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不畅导致了双方无法充分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双方也难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进一步加剧了数字代沟的程度。

3、价值观的差异

生和父母之间存在一定的价值观差异。生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创新,而父母往往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在数字技术应用、社交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三、解决策略

为了解决生和父母之间的数字代沟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沟通交流

加强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解决数字代沟的关键。一方面,生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向他们解释数字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方式;另一方面,父母也应该积极了解年轻人的需求和喜好,加强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应用。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2、开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解决数字代沟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可以加强对孩子的数字技术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数字产品,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和安全意识。家长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家庭教育课程或活动,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

在近年来,多肉植物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现象。这些可爱的植物已经成为了园艺爱好者和家庭装饰者的新宠,其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究当下多肉植物流行现象的原因。

多肉植物大多原产于非洲、美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大多具有厚实的肉质茎、叶片和根系。这些植物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用途。在场上,多肉植物种类繁多,既有珍稀的品种,也有适合初学者的入门品种,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多肉植物受到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欢迎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它们外观美丽,形态各异,能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同时,多肉植物具有管理方便、养护简单的特点。它们不需要频繁浇水,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理想的园艺植物。此外,多肉植物还具有健康环保的优点。它们能够净化空气,吸收辐射,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多肉植物在文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家庭装饰中,多肉植物成为了人们点缀家居的首选。它们可以用来装饰阳台、窗台和桌面,为生活增添一份自然与清新。在园林设计中,多肉植物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独特的形态和色彩为城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特色。此外,多肉植物还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艺术家们表达个性和情感的重要媒介。

政策因素对多肉植物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政策对农业产业的扶持政策以及场准入和税收政策的调整都为多肉植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政策支持下,多肉植物产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同时,场准入和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对多肉植物产业产生了挑战,需要产业在适应政策变化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增强,多肉植物流行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未来,多肉植物产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多肉植物的品种、繁殖技术和应用领域都将不断拓展和深化,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健康环保要求的提高,多肉植物产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然而,多肉植物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品种的多肉植物存在繁殖困难、价格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大众场的普及程度。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影响,多肉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生长条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未来多肉植物产业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以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手机的普及和完善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带来了诸多新型社会现象。本文将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对手机传播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文献综述

媒介环境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媒介如何塑造人类生活和社会文化。手机作为现代人主要的通讯和信息获取工具,已引起众多研究者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机使用行为、手机依赖、手机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尽管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手机传播现象的深入分析不足,以及缺乏对其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探讨等。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探讨手机传播现象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其次使用问卷调查法,以全国范围内的手机用户为样本,了解他们手机使用行为、依赖程度以及对手机传播现象的认知态度。更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手机传播现象的现实影响。

结果与讨论

1、手机传播现象的现状与特点

手机传播现象已经无处不在,它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的便携性和即时性;(2)用户群体庞大,信息传播速度快;(3)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通讯、社交、娱乐等多个领域。

2、手机传播现象的成因分析

手机传播现象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科技进步、场需求、社会文化等。(1)科技进步使得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为手机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2)场需求驱动,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社交沟通的需求促进了手机传播现象的发展;(3)社会文化因素也对手机传播现象产生影响,如价值观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3、手机传播现象的影响分析

4、手机传播现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前景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传播现象将会有以下趋势:(1)信息传播速度将更快,内容将更加丰富;(2)手机与其他设备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形成万物互联的格局;(3)针对手机传播现象的社会管理和治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对手机传播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手机传播现象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手机传播现象的影响也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面对手机传播现象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优点和不足,合理利用其优点,同时采取措施应对其带来的挑战。

未来研究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不断发展,古镇旅游成为了许多游客喜爱的选择。然而,古镇旅游的商业化现象也日益凸显。本文将探讨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商业化运营模式及其优缺点,以及旅游商业化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

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一般分为两种:政策主导型和场化运作型。政策主导型主要依靠政策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对古镇进行保护和开发。场化运作型则主要依靠企业投资和经营,实行商业化运作。

商业化运营模式及其优缺点

古镇旅游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主要是以旅游收入为目的,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旅游资源等方式,提高古镇的旅游价值。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扩大古镇的知名度,提高旅游收入,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古镇的原生态文化消失,损害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商业化带来的影响

旅游商业化给古镇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收益: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文化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也给当地文化带来了影响。一方面,游客的到来促进了当地文化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当地文化的失真和异化。

3、环境压力: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古镇的环境承载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不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可能会对古镇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古镇旅游商业化现象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合理的规划:政策和企业应该共同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以确保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重视保护古镇的原生态文化和自然环境。

2、加强监管力度:政策应加强对古镇旅游的监管力度,确保旅游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止过度商业化和破坏性开发。

3、推广文化遗产:通过推广文化遗产,增强游客对古镇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减少对古镇文化的破坏。

4、发展生态旅游: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5、增加公众参与: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古镇旅游的发展过程,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减少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的负面影响。

引言

在家庭教育中,亲子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共读共享知识,家长和孩子可以增进感情,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历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知识积累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亲子阅读中融入历史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历史教育

历史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过去的重大事件、人物和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历史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其对历史遗产和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提高文化素养: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素养。

3、培养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

4、促进社会认知: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影响,培养其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历史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2、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观点,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事件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其理解和兴趣。

5、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家庭亲子阅读

家庭亲子阅读是一种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学习的过程。通过共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知识、经验和情感。这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其认知能力和想象力。在家庭亲子阅读中,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书籍,如绘本、故事书、科普读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如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历史教育在亲子阅读中的体现

在亲子阅读中融入历史教育,可以让孩子在愉悦的阅读氛围中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历史教育在亲子阅读中的体现形式是多样的,以下是一些建议:

1、阅读经典历史故事: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历史故事书,如成语故事、名人传记、战争故事等,让孩子在阅读中了解历史背景、人物和事件。

3、倾听历史人物故事:在家庭亲子阅读中,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伟大历史人物的事迹、思想和贡献,引导其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4、通过游戏了解历史:一些历史题材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历史知识,如拼图游戏、桌游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5、利用多媒体资源:观看历史题材的动画片、电影、电视剧等也是了解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家庭亲子阅读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拓展和延伸。

在家庭亲子阅读中融入历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怀。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在亲子阅读中融入历史教育,选择合适的历史题材和阅读方法,与孩子共同成长和学习。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历史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为家庭亲子阅读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和服务。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家庭亲子阅读中的历史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在信息设计中,符学现象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将初步探讨信息设计中符学的概念、作用和应用,以期为信息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一、信息设计与符学概述

信息设计是指对信息的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的可读性、易用性和有效性。而符学则是一种研究符系统的科学,其核心是研究符的本质、意义和交流方式。

在信息设计中,符学现象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编码、解码和传达方面。设计师通过运用各种符元素,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形象,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互。

二、符学在信息设计中的作用

1、信息编码:在信息编码过程中,符学可以帮助设计师将复杂的信息进行分类、简化和组织,以形成易于理解的视觉形象。例如,在制作数据可视化图表时,设计师可以使用各种符元素来形象地展示数据信息,如柱状图中的柱子、折线图中的线条等。

2、信息传达: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符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各种符元素,将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受众。例如,在制作海报时,设计师可以使用各种视觉符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色彩、字体、图片等。

3、信息交互: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符学可以帮助设计师建立有效的交互体验。例如,在制作交互式数据可视化界面时,设计师可以使用各种符元素来引导用户进行操作,如按钮、链接等。

三、信息设计中符学的应用

1、标志设计:在标志设计中,符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图形、文字等符元素来传达企业的理念、文化和形象等信息。例如,一些企业标志使用了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动物图案等符元素,以突出企业的特点和个性。

2、信息图表设计:在信息图表设计中,符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各种视觉符来传递数据、信息和关系等信息。例如,一些信息图表使用了柱状图、折线图和树状图等符元素来展示数据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意义和关系。

3、交互界面设计:在交互界面设计中,符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运用各种视觉、听觉和交互符来引导用户进行操作。例如,一些网站或应用程序使用了按钮、链接和搜索框等符元素来引导用户进行操作和查询,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功能。

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和互动,而亲子沟通则是建立和维系这种关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可以促进家庭和谐,提高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质量,同时也有助于父母的身心健康。本文将探讨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

关键词:亲子关系,亲子沟通,家庭和谐,孩子成长,父母身心健康

一、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1、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让孩子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父母可以通过亲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2、促进家庭和谐

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关键。通过良好的亲子沟通,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解决家庭中的问题,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可以缓解家庭冲突,减少孩子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促进家庭和谐。

3、有助于父母的身心健康

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对父母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让父母感受到孩子的需要和,从而增强父母的自尊心和幸福感。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可以帮助父母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有助于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

1、倾听孩子的声音

倾听是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之一。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在与孩子交流时,父母应该尽量避免打断孩子或者过早地给出意见,而是应该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平等对待孩子

父母应该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避免过度控制孩子或者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品。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3、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

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同时,父母也应该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环境可以让亲子沟通更加顺畅和有效。父母可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沟通环境,例如在周末的晚上一起聊聊天、看看电影等。同时,父母也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例如在晚饭后或者周末的下午。

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关键。通过良好的亲子沟通,父母可以和孩子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亲子沟通也可以帮助父母减轻压力,维护身心健康。为了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平等对待孩子,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并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民间信仰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话题,它不仅涉及到文化、历史、社会、宗教等多个领域,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信仰中,聚散现象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将从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入手,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民间信仰的聚现象

民间信仰的聚现象是指在一些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大量信众聚集在一起的现象。这些地点通常是一些具有神秘色彩或神圣性质的场所,如寺庙、神山、圣湖等。在这些场所,信众们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如烧香、拜佛、诵经、祭祀等,以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民间信仰的聚现象通常与传统节日有关。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上香烧纸钱等。在一些地方,还会举行大型的宗教活动,如庙会、法会等,以祈求神灵保佑、丰收平安等。

二、民间信仰的散现象

与聚现象相反,民间信仰也有散现象。散现象是指信众在日常生活中分散各地,没有集中在一起进行宗教活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信众们可能会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宗教活动,如烧香、拜佛、诵经等。此外,他们还可能会在特定的时间或地点进行单独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祖先或神灵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民间信仰的散现象通常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有关。例如,人们可能会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前往特定的场所进行宗教活动。此外,在一些地方,由于宗教信仰自由受到限制等原因,信众们也可能被迫分散各地。

三、民间信仰聚散现象的原因

民间信仰聚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特定的节日和场所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或神圣性质,吸引了大批信众前来参加宗教活动。其次,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很难抽出时间进行集中宗教活动,因此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宗教活动。此外,一些地方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对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产生影响。例如,在一些地区,政策可能会对宗教活动进行限制和打压,导致信众无法集中在一起进行宗教活动。

四、民间信仰聚散现象的影响

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它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在特定的节日和场所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可以聚集在一起,共同参加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这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地区,特定的节日和场所成为了旅游胜地和商业中心。人们在参加宗教活动的同时,也会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品尝当地的美食等,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还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特定的节日和场所中,人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等。这有助于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以上关于“亲子代沟的原因”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中代沟问题的例子:如何化解亲子关系中的代沟冲突”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网友评论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